上海县志

当前位置:县志网>>上海>>文章

普陀区志

发布人:县志网 发布时间:2019/8/29 15:57:16
县志名称 普陀区志
县志作者 普陀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时间 1994年9月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装帧 精装
主要内容简介↡↡↡

《普陀区志》序言

上海市第一部区志——《普陀区志》的出版面世,是上海修志工作的一项可喜成果。

普陀区是上海市的西部门户,它连接国内广袤的腹地,是上海与苏州、无锡、常州等发达地区以及其他省市的交通要冲。横贯区境的吴淞江(苏州河),曾是古代上海的主要河流,迄今仍是上海的重要内河航道。普陀区以其吴淞江水运之便,两岸工厂密集,在近代上海的经济发展中,成为著名的老工业区和首先诞生上海工人阶级的地区之一。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上海,工人阶级为求生存和解放,英勇斗争,又使普陀区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发源地之一,而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新中国建立以来,普陀区一改旧貌,焕发青春,作为综合性的工业区和商品集散地在上海市西部兴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普陀区锐意改革,扩大开放,发挥优势,绘就了现代化建设的蓝图,正在为建成上海市西区的物资贸易中心而开拓前进。《普陀区志》集一区之区情,体现了社会主义新方志的时代特征和区情特色,具有鉴往知来、有益当代、惠及后世的重要价值。

在《普陀区志》编纂过程中,中共普陀区委和区人民政府领导重视、措施落实,社会各界人士鼎力相助、群策群力,全体修志人员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推陈出新的精神,狠抓编纂质量,坚持不懈,集资料3600万字,纂长编300万字,六度寒暑,五易其稿,终于不负众望,在全市各区中率先成志。值得加以发扬。

现在,区志编纂工作已在全市各区普遍展开,区志系列已列为上海市地方志三大系列丛刊之一。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韧不拔,修志不渝,上海地方志事业,就一定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奔腾向前,为上海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增光添彩。

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  陈至立

1993年11月22日

《普陀区志》凡例

一、《普陀区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力求完整、准确、科学地记述普陀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努力体现时代特征和区情特色。

二、志书采用述、记、志、传、图、照、表、录等体裁。设总述于全志之首,综述区情,统摄全书;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辅以记事本末体;设专志40卷,横排门类以类系事,为全志之主体。各专志以卷、章、节、目结构为主,人物、新风范例及专记。附记卷为便于记述,采用条目式结构。彩照及综合性地图设于志首,一般图、照、表、录随文设置。

三、志书记事,立足于1990年的区境范围,统合古今,详今略古。上限一般以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区境开始城市化为起点,适当上溯;下限定为1990年,某些重要事物延伸至搁笔时止。

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项政治运动,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记述方法。在中国共产党卷中,对各个时期的政治运动作宏观记述;在各分志中,酌情记述;在大事记中记其大事要事;根据区情特点,另设工人运动卷和“文化大革命”专记。

五、立传人物为对全区社会发展有较大贡献或影响的已故人士,排名以传主卒年为序。革命烈士设烈士英名录。在世人物的事迹,在新风范例卷及有关章节中以事系人,加以记述。

六、志书采用语体文表述。对历史纪年、地名、政府、官职等,均按当时历史习惯称呼。历史纪年注明公元;1949年5月27日解放以后,一律采用公元纪年。历史地名在各卷首次出现时注明今地名。涉及日伪傀儡政权的,前置“伪”字。对文字、标点、数字、计量的记述,均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规范书写。各类简称首次出现时写全称,并在括号内注明简称。志中“解放前(后)”,是以1949年5月27日全区解放为界限。

七、志书资料来自国家档案或基层企业事业单位档案材料和有关旧志、报刊、专著、口碑,经考证后入志,一般不注出处。

《普陀区志》编修后记

《普陀区志》的编纂工作,始于1987年10月,至1993年10月定稿,历时六载。在中共普陀区委、区人民政府领导下,进行了组建队伍、搜集资料、编纂志稿、总纂定稿等工作。

一、组建队伍

1987年10月,成立普陀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编纂委员会有委员75人,顾问34人。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一雷兼主任委员,副区长陈炳生兼第一副主任委员,区委宣传部等5个部门主要负责人兼副主任委员。1988年7月,区委任命张一雷兼主编,另有副主编4人。

1990年11月,调整区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委员增加到98人,顾问39人。79个有修志任务的部门、单位都有1名负责人任区志编纂委员会委员。区委副书记张乾兼主任委员,张一雷任常务副主任委员兼主编,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石厚民、副区长金长荣、政协副主席陈炳生兼副主任委员,增设常务委员4人。副主编增至6人,设责任编辑3人。

1993年12月,增补区委副书记陈先国兼第一副主任委员,副区长陈心田兼副主任委贝。

区机关各部门和街道、镇分别建立编纂小组,到1990年6月,全区共有修志人员318

人。

区志编纂委员会开过5次委员、顾问(扩大)会议,区委、区政府领导均到会讲话,强调“编好区志,领导是关键”。区政府还把修志工作列入目标管理内容,进行考核。

区志办公室成立前后,就派人到率先成志的奉贤县、南京白下区学习修志经验,并多次安排编纂人员参加各类修志讲习班,学习修志理论和基本知识,提高修志水平。

二、搜集资料

1988年4月,区政府印发《关于征集档案资料的通告》,向全区人民以及在普陀区战斗、工作、生活过的各界人士征集各种资料。1989年,全面开展资料搜集整理工作。各部门单位的专、兼职修志人员跑遍档案馆(室)、图书馆等查阅资料,走访老同志、知情者,广征博采各类资料6万余条(篇),约3600万字。

三、编纂、审定志稿

在《普陀区志》篇目经过多次研讨、修改的基础上,对总纂的指导思想、记述范围、时间断限、记述重点、字数规模、行文规范等作出规定;并任命专志主笔51人,举办主笔培训班,明确主笔的职责、任务和工作方法。要求各专志主笔在编写志稿以前,写出专志稿的写作构思。1992年1月,总纂班子成员会同专志主笔,对专志逐卷进行评审,形成《普陀区志》(评议稿)。10月,举行《普陀区志》(评议稿)评稿会议。会后,主编召集总纂班子成员,制定修改方案,对评议稿进行修改或重写,形成《普陀区志》(送审稿)。1993年6月21日举行审稿会,经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及市地方志办公室、市地方志审定委员会、市地方史志学会、市专业部门领导和专家学者审议,同意定稿。认为“《普陀区志》送审稿,政治观点正确,资料翔实,门类齐全,体例合理,文风朴实,反映区情特色比较充分,在方志编纂方面有所创新。”

《普陀区志》的出版,得到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审定委员会、地方史志学会的领导、专家学者的多次指导;得到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历届领导(顾问)、老同志和部门、单位领导的关心、支持;得到兄弟区、县和外省市城市区志修志同行提供经验和帮助;得到档案馆、图书馆,特别是区档案馆、室和党史研究室、华东师大提供资料,谨在此表示谢意。

6年来,全区修志人员,边做边学,不避寒暑,齐心协力,辛勤耕耘,为区志的编纂作出贡献。

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建设工程,编纂城市区志是一项崭新的开创性事业。由于搜集和考证资料的难度大,我们的知识和水平有限,错误、遗漏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普陀区地方志办公室

1993年12月

服务时间 上午8:00至下午23:00
在线客服 QQ 2311844863
在线浏览 在线浏览

上一篇:闸北区志

下一篇:长宁区志

Copyright © 2012-2024 中国县志网 www.weidongqu.com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县志网工作室 感谢族谱查询网提供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