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县志

当前位置:县志网>>上海>>文章

金山县志

发布人:县志网 发布时间:2019/9/5 17:28:11
县志名称 金山县志
县志作者 金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时间 1990年10月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装帧 精装
主要内容简介↡↡↡

《金山县志》序言

“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故历代当政者重视地方志编修。而方志文献,也成了我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修志工作是一项浩瀚的文字系统工程。金山自清雍正四年(1726年)建县以来,260余年间,曾五次倡修《金山县志》:乾隆十六年(1751年)和光绪四年(1878年)编纂出版的两部《金山县志》,今已存者寥寥;道光、咸丰和民初的三次修志,受制于当年的社会条件,卒以力所不逮,功败垂成,使有志于斯者,资志以殁。邑志失修,百余年矣2使关心桑样者,深感隐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振兴,社会安定,面临盛世修志的大好时机。编修地方志的工作,在全国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欣悉新编《金山县志》完稿,捧读之余,浮想联翩,往事如潮,沉浸于对故乡历史的遐想之中。

金山历史悠久,位于漕泾乡沙积村的古冈身,是成陆久远的历史见证。近半个世纪里先后出土的查山、戚家墩、亭林、南阳港等古文化遗址,勾勒了先民们自新石器时代至秦汉时期在此衍养生息的轨迹。从秦始皇至梁太清年间,在今金山县境,先后出现过海盐、前京、胥浦三个古县治,为上海地区最早设治之所。

金山南控杭州湾,北枕黄浦江,襟带沪杭,地势险要,古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筑城置金山卫,成为苏浙屏障,军事重镇。在政治腐败,国家孱弱的年代,战乱频仍,外患接踵。明季累遭倭患,清代镇压太平军之役,民初军阀“齐卢之战”,其后日本侵略军在金山卫登陆……故乡父老,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金山水土膏腴,有“上海粮仓”之誉。又以濒临东海,享渔盐之利,素称富饶。然而,历史上天灾、重赋、兵烫连绵,使经济萎凋,民生困敝。江南解放,给金山人民带来了曙光和生机,特别自1958年改隶沪郊,30年间,长期停滞的金山农村经济,开始发生结构性变化。70年代,上海石化总厂在金山滩涂拔地而起,又促进了这一进程。但长期受左倾路线的干扰,经济发展几经曲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十年来,“改革、开放,振兴金山经济”,成为全县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共同目标,46万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重新安排了故乡的山山水水,用浓墨重彩,重绘了“锦绣江南鱼米乡”的优美画面,旧貌展新颜,令人欣慰无已!

金山人文蔚兴,名人辈出。又以地处沪郊,获近代文明风气之先。数百年间,金山有多少仁人志士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而英勇捐躯;有多少先进分子接受民主主义思想,参加了辛亥革命;又有多少无产阶级先锋战士为革命事业赴汤蹈火;解放以来,更有不少优秀儿女为振兴中华,在经济、文化、教育、科技领域里勇敢攀登,成就卓著。

承前启后,有赖翔实史料;继往开来,须鉴前人得失。缅怀先贤创业艰辛,使后来者饮水思源;记述民族深重灾难,使前车之覆,成后车之鉴;弘扬先烈功勋,以激励后起之秀;减否人物、事件,使失足者知儆戒。

新编《金山县志》系以史实为依据,较为客观地反映了金山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发展,是一部朴实、科学、有时代特色的文献集成。

金山县党政领导为地方志编撰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金山县修志人员为此五历寒暑,精心编撰,去芜存普,几易其稿,终于不负众望,成书在迎。志稿是成功的,为吾邑保存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达到了“资政、教化、存史”的预期目标。

金山有众多有利条件,有待进一步开发,潜力丰沛,渴望故乡父老子弟,不失时机,再接再厉,定必前途似锦。祝桑柞繁荣,人民幸福!

朱学范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

(本文作者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松江县志》凡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力求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

二、本志记述的空间范围,以现行境域为主,但对某些无法分割的综合统计数据,仍按1966年境域调整前后分别记载。

三、本志根据“详今略古”原则,通合古今。上限因事而异,下限一般止于1985年,概述、大事记延伸到1988年。

四、本志除卷首的概述和大事记外,设专志和人物、杂记共40编。解放后历次政治运动散见于大事记及有关编章。

五、本志采用语体文进行表述,叙而不论。编章之首一般冠有综述性短文,以示梗概。古地名加注今地名。地面高程均为吴淞基准。

六、本志纪年,民国以前采用朝代年号加注公元纪年。解放后采用公元纪年。“解放前后”,以1949年5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金山之日为界。以汉字书写的月份日期均为农历。

七、根据“生不立传”的原则,立传人物均为有较大影响的已故人士,按生年为序排列;在世人物一律以事系人,记入有关编章。

八、本志资料主要来自江苏省、上海市及金山、松江两县档案馆有关文书档案,历代有府志、县志、乡镇小志,以及本县各乡镇局提供的资料和知情者的口碑资料,文内一般不注处。某些历史资料说法不一者,数说并存。

《松江县志》编修后记

新编《金山县志》从1984年成立编志机构起,六度寒暑,三易其稿,于今正式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

我县建于清雍正四年,至今已有260余年历史,其间共编修过五次县志,然三次夭折,仅乾隆《金山县志》和光绪《金山县志》成书问世。新编《金山县志》,是用新的观点、新的材料、新的方法编修的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通贯古今,记载了本县的自然和社会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力求成为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

编纂地方志是我国的固有传统,但在当代要编修出一部观点正确,资料翔实,篇目得体,文字练达的社会主义新志,实非易事。回顾《金山县志》的编修,曾经历许多曲折起伏,但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修志人员的努力下,排除了困难,终于完成了县志的编纂工作,并从中得到不少教益。

《金山县志》付梓,是党政领导重视的结果。1986年,县委常委会对此作了专门研究,召开了由各乡镇局党委书记、部委办主要领导人等参加的修志工作会议。县委书记徐其华同志亲自宣讲修志工作的重要意义,并亲自落实县志总纂人选,明确了实行总纂负责制,调整充实了县志办公室力量。1986年下半年,全县各单位建立了58个编志小组,共200余人。对长期抽调参加修志的人员,县委、县人民政府要求认真处理好他们的工资、奖金和福利待遇。1987年和1988年召开的县人民代表大会,县人民政府都把编修金山县志的工作列入政府工作报告。1989年6月,县四套班子的全体成员,和县级各部门的6O多位主要负责人,组成4个审定小组,安排专门时间,对县志进行全面审定。县委的主要领导同志还亲自和我们一起研究县志政党编的纲目,商讨如何记述历次政治运动。县人大主任陆志伟同志还帮助修志人员核实史料,研讨问题。

《金山县志》的编纂,凝结了全体修志人员的心血。几年来,不论是盛夏酷暑,还是隆冬严寒,县志办公室的全体同志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一心扑在修志事业上。资料采集是编纂的基础工程,但是由于旧社会没有留下完整现成的历史资料,解放后的档案也是逐步健全的,加之“文化大革命”期间有些历史资料散失,给修志工作带来许多困难。我们采取查看档案、检阅史书、发函征询、调查采访、专题座谈、实地考察等各种方式,千方百计搜集资料。边收集、边考证,先后去江苏省档案馆、龙蟠藏书楼,本市、本县和松江县档案馆、上海市和有关大学的图书馆及上海藏书楼等单位,摘抄了约536万余字的资料。此外,各乡镇和委办局编志组也分头征集了大量资料。

编纂社会主义新志的难度很大,社会历史的变革,社会经济的纷繁,客观事物的复杂,都是过去历次修志所不可比拟的。我们全体修志人员认真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修志业务知识,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努力争取编写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方志。大家没有修志经验,就在战场上练兵,采取“一稿抢,二稿磨”的战略战术,坚持边干边学,学用结合,取他人之长,走自己的路。1987年3月,我们由搜集资料全面转入正式编写《金山县志》初稿,用了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基本上“抢”出约120万字的县志初稿(征求意见稿),取得了初步成果。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县志初稿完成后,我们又通过评议、审定、验收三个重要步骤,对志稿反复琢磨,进行修改,在质量上有新的突破。1988年6月24~27日,在市地方志办公室的组织下,市志编委会领导、专家和兄弟县的修志同行,对《金山县志》初稿进行了评议。我们勇于自我解剖,本着提高志书质量这一目标,把评稿会看作是进行一次全面“会诊”。在县内还分编召开了40多个评稿会,参加的有1200余人次。“上

服务时间 上午8:00至下午23:00
在线客服 QQ 2311844863
在线浏览 在线浏览

上一篇:青浦县志

下一篇:松江县志

Copyright © 2012-2024 中国县志网 xianzhi.weidongqu.com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县志网工作室 感谢族谱查询网提供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