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平江区志
- 发布人:县志网 发布时间:2021/4/14 8:43:06
县志名称 | 苏州市平江区志 |
---|---|
县志作者 | 苏州市平江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出版时间 | 2006 |
出版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装帧 | 精装 |
主要内容简介↡↡↡ | |
《平江区志》序 《平江区志》历时七载编纂,数易其稿,今朝终得付梓,实乃令人欣慰之事。该志洋洋洒洒二百七十余万字,详细记述了平江区政治经济、科教文卫、乡土民情等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对于帮助人们认识平江、了解平江、热爱平江、建设平江,大有裨益。 平江区地处苏州古城区东北隅,在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是苏州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江区境之内,水陆交通便捷,园林名胜众多,商贸旅游繁荣,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达士辈出。至当代,平江区在苏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奋力开拓,锐意创新,经济快速发展,建设日新月异,社会安定有序,群众安居乐业,正朝着建设现代和谐新平江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进。 盛世修志,志载盛世。《平江区志》的编纂,是全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的一件大事。《平江区志》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相统一,基本做到了观点正确、体例得当、资料翔实,体现了时代风貌和地方特色。 《平江区志》编纂成书,是各级领导关心、重视,各部门、各单位配合、支持,有关专家、老同志热心指导的结果,是全体修志人员勤奋笔耕的结晶。值此志书编成之际,特向所有为志书操劳的同志,表示诚挚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中共苏州市平江区委员会书记 周人言 苏州市平江区人民政府区长 惠建林 2006年5月 《平江区志》凡例 一、本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实事求是地记述平江区自然、社会、人文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 二、本志记述的主要内容,根据详今明古、今古并记原则,时间上限尽量追溯,下限至1999年;少数资料破例延伸,人口统计资料延伸到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大事记延伸到2004年,街道居委会情况延伸至2000年。 三、本志记述的地域范围为1999年平江区区划范围。唐代以前以吴县东北半城为主;唐以后以长洲县为主,吴县及清以后的元和县为辅。50、60年代,以当时平江区划为主,兼载观前、北塔两区。 四、全志分卷、章、节、目、子目等。一般以节、目和子目为记述主体。 五、本志以图、述、记、表、志、传、录为表述形式,横分门类,按类记事。 六、本志行文依照国家公布的现行规范。对于纪年,辛亥革命前用朝代年号加注公元纪年,民国时期用民国年份加注公元纪年,1949年4月27日苏州解放后(除大事记以外)一律用公元纪年。各朝代年月日以汉字表示,民国后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年代前不标明世纪者均为20世纪。行文中所写“今”、“现在”诸时间概念,均指1999年。 七、本志记述历史地名、机构名称、职称以及计量单位,一般按当时称谓,有些采取古今对照。1949年5月1日至1955年3月1日的人民币币值,为旧版人民币币值,1955年3月1日后均指新人民币币值。凡外币均注明币种。数量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八、本志对于频繁出现的名称,首次用全称,其后用简称。如:中华民国简称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或新中国。对于频繁使用的词组,首次用详写,其后用略写。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或成立后,称建国前或建国后。苏州解放前后,则略写为解放前或解放后。“解放”指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苏州之日(1949年4月27日)。 九、本志使用“全区”、“辖区内”、“区内”诸概念,均指1999年前平江区域范围。 十、本志人物传以“生不立传”为原则,排列先后以生年为序,英烈名录以卒年为序。劳动模范、先进人物荣誉称号一般按国家、部、省、市所授名单排列和记录。志内所列领导人名录,原则上以正、副区级领导为主。凡1999年前区级领导干部任职事项,均述于有关章节,2000年起记载于“大事记”中。 十一、本志资料来源于各有关单位和部门的档案材料、古籍图书、报刊杂志以及访问材料等,一般不注明出处。不常见的专用名词、特定和多种说法的事物,采用夹注或页末注释。有些珍贵资料采用专记、附录形式著录。 《平江区志》编后记 1998年底,平江区新一轮编史修志工作开始拉开序幕,此轮修志,是继上世纪80年代《平江区志稿》油印本后,全面反映平江辖区的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区志,启动时分管领导为张成宝副区长及办公室主任於明扬,由陈云江担纲主编,编写人员潘康年、黄鹤荣、戚涌海,办公地点设在临顿路216号,区政府大院内,汽车库隔壁,后来搬到书院弄5号。 平江区志的编写从开始至今已经历近八个春秋,其中编写人员几经更替,分管领导亦有变化,2001年5月后由徐刚副区长分管,2002年11月后,由张娟副区长分管,2003年1月16日以后,办公室主任为赵宪苏,直接分管编史修志。2006年6月后,由陶金龙副区长分管。2001年后,编写人员先后为沈虹、高长春、何国成、潘维基、张烈明、张定荣,地图绘制潘硕民,打字人员先期由机关工作人员分头打印,后聘朱晓华,主打金洁蕾。虽然领导及人员不断变化,而编史修志工作却始终不渝,马不停蹄。如今,在《平江区志》通过省、市专家评审后,即将正式付印的时候,我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说一声:“总算……”。 这又何尝不是呢,要编好一本书,修像一本志,谈何容易,其中艰难曲折唯有经历此项系统工程人员最清楚。 首先是资料问题,新一轮修志与以往志稿最突出的一个明显不同点是,作为一方之全书,不仅要写区级直属各方面历史,还普遍包括辖区内社会的、单位的、人事的方方面面。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地理环境、文物、科学、教育、卫生、文化、宗教、民俗、园林、城巷河桥等各个方面,如果说是巧媳妇,那也难为无米之炊,那么对于我们这些丑小鸭,面对八字还没一撇的将要完成的二三百万字的平江区志,更觉是如登蜀道之难,青云可望不可即。然而,修志须要有志,开弓没有回头箭,不管条件怎样,不管有什么艰难,我们只有鼓起勇气,勇往直前。 于是,我们召开了全区性动员和培训学习会议;我们以区委、区政府两办名义或区政府办的名义发出了一份份通知,明确要求和任务;我们组建了全区三级修志网络;我们联系辖区一个个单位,从发函到打电话,到当面碰头联系;我们走访了无数知情者,走遍大街小巷,了解熟悉人事、地情;我们跑方志馆、图书馆、档案馆、新华书店、古吴轩等,查资料,作笔记,打复印。终于汇聚拢点点滴滴的宝贵资料。 有资料,不等于成文。一部志书必须有纲目来统领,我们根据平江区特点,拟定了一份《平江区志纲目》,以纲目为指导,以内容为核心,反复修订纲目。在这期间,我们先后参照了《苏州市志》、《广陵区志》、《京口区志》、《南长区志》,并向已经启动这项工作的金阊、沧浪、郊区学习经验。这样,到1998年底,基本形成了以《苏州市志》为蓝本,以其他区志为参考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平江区志纲目》,以后陆续修改,不断补充,使之更加符合平江区的历史和现状。 在近八年的编写过程中,平江区志的编纂工作大体经历了一个从“纲目出发找材料——编写成文——修改补充——调整结构(亦即是纲目调整、充实、完善)——再找材料再编写”的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初稿阶段、修改补充阶段和成稿阶段。 在第一阶段中,从1998年10月始,到2001年5、6月,基本完成了平江区志的初稿,第一步是从落实组织人员着手,1998年9月底主编陈云江参加省地方志培训,在9月28日召开各局、各街道办事处、各直属单位、区委各部委办、区人大办、政协办、法院、区检察院会议,并邀请工商平江分局、公安、国土分局、国税一分局、地税一分局、区人武部工作人员参加,布置修志工作和任务,明确主要写法(横不缺项,纵不断线)和要领。1998年8月25日,即发文成立平江区志三级修志网络。1999年4月召开分管领导会议,分管副区长张成宝在会上作指示,区志办根据尚未完成志稿材料单位情况给予通报并进一步部署下一阶段工作。1999年9月向辖区各单位发出《关于征集编纂平江区志资料的函》。根据修志的进一步开展和省市要求,区修志办于2000年2月23日发文《关于明确编史修志下限的通知》。第二步是根据一些现有资料,如苏州市志、市年鉴、原平江区志稿、各街道志、区年鉴等,对相关资料进行摘录编写。第三步是紧紧依靠街道、居委会了解统计所辖地段内工商业、社会事业等单位情况,并且对人民生活、街巷路桥等作了细致的资料统计。 第二阶段,修改补充阶段,到2001年5、6月份,初稿手笔材料已成堆积之势,但电脑打字员始终未能解决,这时已经是一个必须解决的中心问题了,平江区志于2001年5月8日向区政府呈递了“关于紧急申请电脑及其工作人员的陈述理由”的请示,经过办公室主任於明扬与各局的多方商量,暂时由机关工作人员分头兼打。主要是区计生局黄家浩,区人事局祝郡,区政府办夏祯铨、高永骏,区计划经济局陆玮等,这样第一步解决了打印问题。在这第二阶段中,区修志办进一步加强与各辖区单位的联系,并在2002年8月1日再次发出“关于征集编纂平江区志资料的函”,一方面在原有到位单位资料基础上进行再补充,一方面对空缺材料,再进一步联系有关单位,以便得到支持和配合。同时区修志办作了大量的资料采集工作,一是跑方志馆,借阅并摘录材料;二是求购复印相关古籍资料,对志书进行补充。然后,2002年、2003年3月先后两次向辖区单位发送“关于征集图片文字资料的函”。在这期间,初步收集到一些单位的历史照片,并拍摄一些主要街巷河道桥梁的照片。 在这一阶段中,平江区志的内涵和份量上加大了力度,至2003年底,志稿的第一轮修改补充已基本结束。 第三阶段,在完成第一轮修改补充后,志稿逐步进入成熟和完善,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志书结构作进一步的调整和梳理,并对相关内容进行再补充。2004年10月8日向辖区单位发出“关于印送《平江区志》志稿材料的函”,要求各单位针对材料内容加以审阅。此时修改主要注意:(1)政治原则,不用过时语、过激语、套话;(2)对资料特别是一些数据、人名、时间、地点等进一步核实和校对,使之表表相符、文表相符、表内横竖项相符及卷卷相符、前后相符,并尽量使表格中不空缺。对资料引言找明来源;(3)经常注意凡例的补充和修改,不断检查结构是否合理,再调整纲目,尽量突出时代特点、地方特色、详略得当,处理好各章节间的交叉重复互见问题,加强“横排竖写”,对原来未设条目的地方“侧重条目”的编纂。在这阶段中同时完成了地图制作和整个照片的收集拍摄工作。 2005年4月18日成立了平江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使修志工作在组织上更加得到了保障。5月12日将送审稿递交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进行审阅和修改,以便更趋完善。6月8日后,向区各部、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直属单位发出“关于印送《平江区志》送审稿材料的通知”,使志稿更准确、更科学、更实事求是。志稿于8月中旬送达省地方志办公室,交付审阅,同时将送审稿送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主要领导审阅。12月19日,假乐乡饭店会议室召开由省、市方志办领导及专家出席的《平江区志》评审会议。 当大家面对这部《平江区志》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感谢省、市方志办和各城区同仁。市方志办徐刚毅、陈其弟、林锡旦等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在这近八年的编写过程中,苏州市方志办的领导和专家,一开始就对各区进行全面的跟踪指导,组织各区每隔三个月定期召开交流研讨会,在交流会上,市方志办精心组织和安排,认真细心进行业务指导,既提高了志稿质量,同时结合研讨,提高了编志人员的专业水平。各区在交流中,互相取长补短,规范格式,吸取成功的经验,克服不足,对写好志稿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二是要感谢区机关和区各街道单位及其他所有提供志稿材料的人员。三是要感谢辖区内所有提供资料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四是要感谢社会上支持关心爱护这部志书的各位热心人士。 本志在七八年的编写中,始终得到区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即将出版的《平江区志》洋洋二百七十余万字,但对于浩如烟海的平江区历史,一定还有许多不足,对其重点和特色,可能还有许多疏漏之处。我们殷切地期盼社会各界领导、专家和广大读者提出宝贵的批评指正意见,以便使这部志书更好地发挥存史、资治、教化的作用。 平江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2006年8月 |
|
服务时间 | 上午8:00至下午23:00 |
在线客服 | 请发邮件至zzzkty@qq.com,索取资料 |
在线浏览 | 在线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