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县志

当前位置:县志网>>安徽>>文章

南陵县志

发布人:县志网 发布时间:2019/9/10 11:08:59
县志名称 南陵县志
县志作者 南陵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时间 1994年11月
出版社 黄山书社
装帧 精装
主要内容简介↡↡↡

《南陵县志》序

盛世修志,鉴古知今。《南陵县志》在新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变革之时,公开出版,实为一大幸事。这是南陵解放后的第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我们在县委、县人民政府担任领导职务,与大家和谐共事,亲密合作,颇有教益,以躬与其盛而甚幸,欣然作序。

修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传统。本县修志始于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至民国13年(1924年),曾8次修志,均付梓成书,间隔时间不等,平均90余年修志一次。但现存仅雍正、嘉庆、光绪、民国年间编修的4部志书。新中国成立后,百事待举,政通人和,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倡导修志,这是一项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惠及子孙的有益事业,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本县自80年代初设修志机构,历经数载,广征博采,辛勤笔耕,终在1994年成书。为此,一部纵贯古今,横涉百科,揽本县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兴衰起伏、变化发展于一书的《南陵县志》问世了。

这部志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经济为主,人民为主的原则,着力突出地方特色,详尽记载了南陵人民励精图治,不畏艰难,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光辉业绩,时代气息浓郁,资料详实可靠。它的出版,必将为国内外了解、认识南陵,建设南陵发挥重要作用。

编修县志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县志出版是各方面努力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代表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向一切为本志编纂付出辛勤劳动的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和编纂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南陵历史悠久,物产资源丰富,人文炳蔚。西周至唐代,大规模采铜冶铜于此地,“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留下举世罕见的古铜矿冶遗址,有“古铜都”之誉称。南梁武帝普通六年(525年)建县后的1460余年,历经朝代更迭,社会变迁,尤以1949年4月南陵解放后40余年的奋斗成就为突出,工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市场经济繁荣兴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在本志出版前的1991~1993年,全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进行机构、乡镇财政体制和职工公费医疗制度、住房制度及企业产权制度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农业连续两年丰收,工业、乡镇企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城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南陵在迅速发展,南陵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谱写着历史的新篇章。我们将抓住机遇,倍加努力,将南陵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中共南陵县委书记  倪发科

南陵县人民政府县长 程晓苏

一九九四年六月九日

《南陵县志》凡例

一、新编《南陵县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准确地记述本县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二、本志贯串古今,详今略古。上限追溯到各类事物的开端,下限截止于1990年。

三、本志由述、记、志、传、图、表、录组成。概述,综述县情、总摄全书。大事记,纵贯古今,采用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相结合的方法,记述公元前109年以来的大事、要事。专志为志书主体,按事以类从的原则,横排门类,纵述史实,共设建置区划、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工业、交通、邮电、电力、城乡建设、商业、粮油、工商管理、财政税务、金融、政党群、人大政府政协、公安司法、民政、劳动人事、军事、文化、教育、医药卫生、体育、科技、宗教风俗、方言、人物30章,各章采用章、节、目层次结构。附录,收集某些单项性重要资料。

四、本志采用语体文、记述体,文字、文风力求通顺、简洁、严谨、朴实。

五、历史纪年。民国元年以前,采用朝代年号和夏历年月,括注公历年份。民国期间,沿用民国年、月、日,括注公历年份。新中国成立后,一律用公元纪年。

六、朝代、官职、政区及机关均沿用当时名称。地名,除必要时用历史地名并加注现行地名外,均用现行标准地名。简称,“中共南陵县委”、“县委”指中国共产党南陵县委员会,“县革委”指南陵县革命委员会,“县人委”指南陵县人民委员会,“县人大常委会”指南陵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县政协”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陵县委员会。“文化大革命”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全国开展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政治运动。

本志所称“解放后”,系指1949年4月22日(含4月22日)本县解放后。

七、人物。坚持生人不立传和本籍为主的原则,立传人物以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历史进步有贡献者为主,亦收录在南陵影响较大的已故人物,均以卒年为序排列,并在目录中列出入传人物姓名;烈士以牺牲时间为序列表入志;在世人物事迹显著,用以事系人方式入志。

八、数据。1949年10月后,依据统计部门资料;统计部门缺的,采用各单位数字。数字书写,表示数量和公元纪年的年、月、日,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习惯用语、词汇成语、专门名称中的数字以及旧纪年的年、月 、日,则用汉字。分数、百分数、千分数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货币单位,1935年11月前称“元”的为银元,称“两”的为银两,1935年11月至1948年8月为法币,1948年8月至解放前为金圆券,新中国成立后为人民币,均按1955年3月1日发行的新版人民币计算。工农业总产值,一律折成1980年的不变价。单位计量,旧时仍其旧,新中国成立后,换算成法定计量单位。宣纸仍用“刀”表示(每刀100张)。

九、本志资料来源系省、市、县档案资料,旧志、史书、家谱、碑文、出土文物,有关报刊、专著以及有关人士回忆材料,经考证后采用。

《南陵县志》编纂始末

1981年12月,本县成立县志编纂委员会,由14人组成,主任徐新义,副主任俞伯青、洪德全,下设办公室,陶显洲任主任。1984年3月,成立县地方志办公室,定编3人;5月,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调整成员,由15人组成,主任徐新义,副主任沐昌云、洪德全。1989年6月,再次调整编纂委员会,委员13人,主任奚振,副主任夏昭铭、凤健白。陶显洲任《南陵县志》总编辑。1990年3月,第三次调整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由11人组成,主任奚振,副主任赵德和、许锦达、许仁斌、凤健白。此间,本县修志工作曾开过会,发过文件,办过培训班,1985年曾受到过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表彰。

1990年6月,县政府召开常务会议,认真贯彻全省第四次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统一认识,决定增拨经费,聘请人员。7月,县政府任命吴学文任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随后,增补为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任《南陵县志》总编辑。8月,修改《南陵县志》篇目(章节两个层次)。8月15日,县政府向县直各单位发出《关于抓紧修志工作的通知》。8月31日,县委、县政府任命(调整)45名各专业志编写组长,组长由各部、委、办、局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再由组长确定采编人员。9月11日,县政府召开编写组长会议,动员部署修志工作。从本县的实际情况出发,编纂县志采取一步到位、出题目做文章的办法,按县志篇目层层分解到各有关单位。全县50多个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芜湖市驻南陵单位,共选调了180多名事业心强的在职和离退休干部,不辞辛劳,跋山涉水,收集资料,计3000余万字。1991年3月,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原定《南陵县志》断限由1985年调至1990年底。同时,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发出文件,规定各专业志交稿标准和质量要求。同时,调整县志篇目,设计到章节目三个层次,报省、市地方志办公室。6月,县政府办公室发出关于审查《南陵县志》征求意见稿有关事项的通知。7月,由于各部门、各单位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并得到安徽师范大学孟庆惠(采编《方言》)、孙毓飞、周世术(修改《自然环境》)和青阳县志办吴兴华、伍萍的大力协助,县志办公室在职的2名干部与聘请的黄先启攵、程文俊、周文、张应周、万蛟川、陶显洲和各专志主笔的共同努力,总纂160万字的《南陵县志》第一稿(征求意见稿),全部打印装订成册,在召开的第二次《南陵县志》编写组长会议上,分发到各单位审查、核实。

1992年9月,《南陵县志》征求意见稿经省、市志办审阅和本县各单位审核,签字盖章后,对志书篇目作第三次调整,进行较大修改,至1993年1月15日完成140万字的《南陵县志》评审稿。

1993年2月18日,县人民政府邀请省志办副主任汪世明,省志办业务指导处处长晁文璧、副处长张长明,中共芜湖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任田维谦,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市政府副秘书长陈献,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市志办主任、总编(副编审)方平,市志办副主任戴锡祥,市志办编辑张惠琴,安徽师范大学副教授孙毓飞、孟庆惠,省志办审稿组副编审朱庆有以及芜湖、繁昌、铜陵、青阳、泾县、宣州等县市的

服务时间 上午8:00至下午23:00
在线客服 QQ 2311844863
在线浏览 在线浏览

上一篇:宣城县志

下一篇:崇明县志

Copyright © 2012-2024 中国县志网 www.weidongqu.com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县志网工作室 感谢族谱查询网提供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