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县志

当前位置:首页>>陕西>>文章

西安市未央区志

发布人:县志网 发布时间:2019/7/19 20:23:54
县志名称 西安市未央区志
县志作者 西安市未央区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时间 2004-3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装帧 精装
主要内容简介↡↡↡

《未央区志》序

《未央区志》是未央区设置以来的第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它的问世,是全区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值得庆贺!

未央现境,历史悠久。自秦汉置县至今,已经历了二十多个世纪的沧桑巨变。莅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虽有多部县志对未央现境的社会状况及演变有所记载,但由于当时属县辖地广阔,旧志所载,仅为现境一地、一时之局部乡情,不便今人了解未央现域社会发展之全貌。且自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以后,属县地方志编修长期中断,加之解放几十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既未开展修志工作,又无完整史料系统记载未央现境社会发展之巨大变革,这对历史及后世而言,当为一大憾事。这部区志的问世,不但弥补了县志所载之不足,同时也继承并弘扬了中华民族编修地方史志这一优良传统。

《未央区志》以未央现辖政区为界,以时为经,以事为纬,通古贯今,总览一方,涉及百科,分类记事,乃一地“官修”之通志。志书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充分而翔实的资料,全面、系统地记述了未央现境的历史与现状。并本着略古详今、存真求实的原则,着重记述了西安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未央现境翻天覆地的变化,客观地反映了区情特点和时代特征。读其志,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如现眼前;温其史,风云多变的坎坷往事堪为治世之鉴;知其事,绚丽多彩的时代风范鼓人奋进。可谓一书在手,尽悉区情全貌,是一部难得的地情书。

未央区在开展修志工作中,历届领导均以编修方志为“官职”、“官责”,扎扎实实地抓了“二级修志”工作。11个乡、镇、街道和57个区直部门均编撰了地区志或部门专业志,不仅为各承编部门留下了一部完整而系统的史志资料,也为区志的编撰提供了大量素材,体现了众手修志、集思广益的修志良风,获益匪浅。

编修地方志是一项浩繁而细致的文化建设工程。记事面广量大,涉事年代跨度较长,加之未央现境建置区划多变、资料不全以及轶事散乱等因,修志任务极其艰巨。但肩负区志编纂重任的五位离退休老同志,在各部门积极配合与广大修志骨干的大力支持下,以“老牛明知夕阳短,不须扬鞭自奋蹄”的奉献精神,九度寒暑,勤奋笔耕,终于为后人留下一部“经世致用”的乡土教材。借此撰序之机,我谨代表中共未央区委、未央区人民政府,向《未央区志》的编纂者、组织者、参与者、支持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向关心、指导区志编纂工作的专家、学者、区情顾问致以崇高的敬礼!

希望未央广大人民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以区志为鉴,扬长避短,继往开来,按照《未央区经济发展纲要》总体规划的要求,掀起未央区第二次创业高潮,迎着西部大开发的曙光,把未央区建设得更加美好!

中共西安市未央区区委书记

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政府区长、未央区地方志编委会主任乔高社

《未央区志》凡例

一、本志编纂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对全区社会和自然的历史与现状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存真求实,突出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力求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

二、记述范围以1993年辖境为界域,追本溯源,记述现辖境内社会的发展与演变。为揭示历史原貌和保持事物的连续性,对在区划演变过程中,今已不属现辖域内的某些事物也作了必要的记述。

三、《未央区志》是未央区第一部完整而独立的通志。为适应辖区建置多变的特殊情况,本着通古贯今、详今略古的原则,全面、系统地记述区情演变始末,重点记述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变化。上限尽可能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断至1993年底。

四、本志结构为章节体。设编、章、节、目四个层次,部分目下另立子目。全志除总述、大事记和专记篇外,共设26编、154章、494节,约130万字。体裁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记事,诸体并用,以志为主;图照以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表录随文设置。全志以序开篇,总述冠首,大事记扼揽全志。采取横排竖写、以时为经、以事为纬的方法分类记事。对具有区情特色的有关事物作了升格或设上、下编和专记篇以志。

五、恪守“生不立传”的修志原则。人物编仅传录有突出贡献的本籍人物和曾在本区工作的客籍人物,以卒年为序。表录人物除革命烈士外,仅收录受省级六大班子以上表彰者。对其他有一定影响的人员,均采取以事系人的方法,在有关章、节中记述。

六、除引用古籍原文者外,均采用语体文,以记述体、陈述句记事力求做到严谨、准确、朴实、规范。

七、志中公元前及公元1000年以内的纪年,均冠以“公元前”或“公元”字样,公元1000年以后的纪年省略“公元”二字。

八、志中所言“建国前(后)”,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解放前(后)”,指未央区解放前(后);“××年代”,均指公元20世纪××年代;惯用的省、市、区名之前,凡未写某省、某市、某区名称者,均指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

九、本志在记述全国性法律名称时,只以书名号简记为《××法》,凡未记其全称者,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

十、资料来源以档案、文献和统计资料为主,部分资料源于本区各乡、镇、街道志和部门专业志,以及经过慎重核实的口碑资料。一般不注明出处,需注释者采用页末脚注。

十一、表列栏目中的符号,凡无活动者为“——”,缺资料者为空格,数字过小计算无实际意义者为“…”。

十二、志书之后特设《未央区志》索引及本志主要参考书目,以便读者阅志、用志。

十三、本志根据1995年12月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棣点符号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和国家新闻出版署转发的《图书质量差错认定细则》,以及陕西省、西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下发的地方志行文规范的有关规定行文。

《未央区志》编纂始末

编撰《未央区志》的帷幕启动于90年代初。遵照1992年7月3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市政办发(1992)86号文件《关于编纂西安市区志工作的通知》精神,经1992年11月11日未央区人民政府第37次常务会议讨论,决定编纂《未央区志》。1993年8月27日,成立西安市未央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以下简称区志编委会),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区志办)。同年9月,着手组建区志编纂班子。1994年元月2日,区志办正式对外办公。

《未央区志》的编纂工作,在中共未央区委的领导下,由未央区人民政府主持。中共未央区委、区人民政府认真贯彻李铁映同志在全国第二次地方志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一纳入,五到位”的指示,把修志工作纳入区人民政府的工作任务之中,并做到了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条件到位。区志编委会由主管区长和区级各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随着机构和人员的变动,编委会成员曾经过4次调整。区志办设主任、副主任各1人。主任由历届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兼任,副主任一直由返聘的区志主编担任,并由其主持日常工作。区志编修人员全为返聘的区内离退休干部。初为4人,1996年元月增至5人,嗣后再未变动。修志经费由区财政直接划拨。

在区志历时9年的编纂过程中,由于中共未央区委和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区志编委会虽几经调整,但其机构和成员组成均及时进行了更迭,从未断线,历届主管区长和政府办公室主任及时解决了修志工作中急需解决的诸多问题,区志主编和修志人员始终保持稳定,从而保证了修志工作的健康发展。

编修《未央区志》是一项新的工作,任重道远。这一浩繁的文化建设工程,基本上是在实践中探索前进的。各阶段的工作,均按本区实际情况灵活部署,穿插进行。编纂工作大致分为以下5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其主要工作为:组建区志编纂班子,添置办公设施及用品;制定修志工作总体规划,草拟区志篇目大纲;建立各项规章制麈;安排二级修志,部署全区修志工作等。1994年5月17日,召开未央区地方志第一次工作会议。会上,传达并学习了区人民政府转发的区志编委会《关于开展〈未央区志〉编纂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决定开展二级修志;由主管区长动员,并与各乡、镇、街道及区级各部门负责人签订了基层修志承编责任书,修志工作全面展开。

第二阶段为组织、辅导基层修志阶段。这一阶段是开展“众手修志”的关键,也是提高区志编撰质量的基础。期间,全区先后有360多人投入修志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基本完成了基层修志任务。此间,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环节。

1.协助承编部门组建修志班子,帮其制定修志篇目大纲。

2.培训修志骨干。最初采取集中培训的办法,举办修志学习班两期,培训骨干120余名。但因受机构调整、骨干调动、人员下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经过培训的骨干流失过多,后则改为以个别辅导为主、着重在实践中指导的办法,收效较好。

3.创办《修志通讯》,指导修志工作。为使各承编部门的修志工作有序开展,提高修志水平,1994年7月区志办创办了内部刊物《修志通讯》(共刊出12期),起到了沟通信息、交流经验、传播修志知识和指导全区修志工作的积极作用。在同年12月20日~22日召开的陕西省地方志第五次工作会议上,未央区志办作了题为《把众手修志的种子撒遍全区》的书面发言。

4.参与部门修志,进行实践练笔。在全区各部门修志工作普遍起步以后,根据区志编修人员在职时长期从事的工作和所熟悉的业务等有利因素,从提高撰稿质量出发,适时组织区志编辑有目的、有重点地各选一至两部与个人所承担的撰稿任务相关的专业志,直接参与搜集资料和撰写志稿,亲历修志的全过程,从中探索志书特征,掌握修志规律,熟悉修志技巧,为进入区志编撰积累经验。

5.组织评稿、审稿,提高志书质量。在审阅基层志稿过程中,主要采取两种做法:一是在审读基层部门志葶初稿的基础上,组织业务相关部门的修志骨干,深入承编部门,对志稿进行集体评议,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二是对已撰成的志稿由区志办认真审阅后,由区志编修人员亲赴各承编单位,会同部门领导和撰稿人员共同研究,并提出建设性修改意见和建议,促其举一反三,提高志书质量。

1995年5月19日,召开未央区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总结前段工作,广泛交流修志经验。在此阶段,受全国城市区志研讨会领导小组的委托,本区于1996年9月20日~25日在西安胜利饭店承办了全国城市区志西安协作研讨会。会前,征集全国各区修志论文52篇(约20万字),汇编成册,刊印成书,供大会交流。会议期间,与全国59个兄弟区的134名志界同仁交流了经验,展出了各兄弟区及本区基层单位的部分修志成果,并刊发了大会会刊。

第三阶段为区志撰稿阶段。1996年10月进入区志撰稿。开撰之前,再次调整了区志编纂大纲,制定了分编实施细则和区志行文规定等文件,并在实践中不断予以完善。在分编(讨论稿)形成之后,相继采取对口征求意见、座谈、走访、编委阅稿、区情顾问讨论、学术顾问评议、主编统稿等方法,有步骤地对区志讨论稿反复进行调整、加工和修改,并打印形成修订稿。

1997年11月,区志办获“西安市地方志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第四阶段为磨稿阶段。从1999年10月开始,组织区志编辑对修订稿逐编传阅,集体讨论,字斟句酌,反复修改,再次打印,形成送审稿。

第五阶段为送审、加工阶段。从2000年5月起,将送审稿分批报送区级四大班子领导和区志编委会委员审阅。为争取时间,在征得市地方志编委会同意提前介入的情况下,于同年8月将志稿报市志编委会审阅。10月26日,区志编委会初审通过。12月19日,通过西安市地方志编委会复审。在复审期间及复审意见下达之后,我们又对志稿做了半年有余的修订,于2001年5月29日与照片彩喷稿一并报省志编委会终审。

终审期间,区志编辑人员从未懈怠,又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志稿做了进一步修正。同年9月聆听了省地方志编委会地县志处调研员、副编审田永生对本志进行通审后所提出的主审意见以及吴鹏翔的通审意见和出版发行处处长冯鹰对照片的意见后,对志稿的文字和照片做了再次修正和部分调整。于2002年元月16日,向省志编委会上报了《关于终审修正稿形成情况的汇报》的书面报告。

2002年3月7日,省志办召开了《未央区志》终审会,省志办主任周伯光主持会议。副主任董健桥、张芳斌,地县志处处长王新中,主审田永生、审稿人吴鹏翔、冯鹰,市志办主任孙亚伟、副主任张德华,区县志处处长彭栋为,编辑王耀珍;省志办有关人员及《未央区志》全体编修人员出席了会议。周伯光宣布《未央区志》通过终审,并对进一步提高志书质量等后期工作发表了意见和建议。未央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郑峰作了表态性发言。终审通过后,即进入版式设计、重新打印和校对阶段。为确保志书质量,区志编修人员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用了将近10个月的时间,从文字、图片、表格到版式,一丝不苟地对志稿做了反复修正和校对。于2003年元月,将经过四校的志稿清样(含装帧设计和彩照)送主管区长审阅签批后,报省地方志编委会审定,并同时送出版社审读。2003年6月5日,省志编委会审定书下达后,于2003年8月15日,就出版社在编审中提出的修改意见和有关行文规范等方面的若干问题交换了意见,并达成共识。经过一个多月的修正后,于2003年9月22日再次送出版社审定。2004年3月付梓。共印3000册。

在这个漫长的修志过程中,《未央区志》的编纂,从手稿到清样,编修人员曾对其做了无数次的修订和校正,仅成册的志稿,摞起来足有两米多高,其工作量之大,是很难用“几易其稿”来表述的。即使在本志行将成书之际,区志编修人员仍在严谨不懈地工作,并以“功成不居”的心态而自律。

在本志编纂过程中,区属各承编部门、驻区单位、修志骨干提供了大量资料,区情顾问、学术顾问以及区志关爱者都给了区志编修工作以极大的支持和帮助。送审期间,省、市地方志编委会各位领导及王新中、田永生、冯鹰、吴鹏翔、彭栋为、王耀珍等审稿人员对本志的编纂给予了热情、诚恳的指导。在送出版社审读期间,陕西人民出版社对《未央区志》的出版极为重视,责任编辑何大凡为本志的出版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借此,一并诚致谢意。

编者

2003年12月

服务时间 上午8:00至下午23:00
在线客服 QQ 2311844863
在线浏览 在线浏览

Copyright © 2012-2020 中国县志网 www.zzzkty.com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县志网工作室 鸣谢私人影院设备公司提供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