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县志

当前位置:县志网>>天津>>文章

天津市和平区志

发布人:县志网 发布时间:2020/5/16 21:02:52
县志名称 天津市和平区志
县志作者 天津市和平区地方志编修委员会
出版时间 2004年12月
出版社 中华书局
装帧 精装
主要内容简介↡↡↡

《和平区志》序

天津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自明永乐二年(1404)设卫筑城,迄今已有600年的辉煌历史。正值纪念天津建城600年之际,《和平区志》历经三年艰苦编纂,终告完成。这部大型地方史志,以其图文资料的完整性和权威性,展现了和平区的整体风貌和历史变迁,从一个局部反映了天津市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从一个层面揭示了天津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和平区志》所承载的历史是近代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缩影,是英勇不屈的天津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史,是全区人民世代奋斗的真实纪录,是展示全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宏伟画卷。

和平区位于天津市区中部,是天津政治、商贸、文化、金融和信息中心。明清以来,这块热地几经风雨沧桑,创造了无数的灿烂辉煌。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境内74%以上的土地被英、法、美、日四国强行辟为租界。通过早期的开发,境内的工业、商业、金融、科技、教育、卫生、邮电、建筑、交通等方面得到快速的发展,开创了中国近代发展之先河。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交融中,也逐渐形成了和平区所特有的人文景观。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和平区的各项事业又有了长足进步。通过大规模的旧区改造,已形成新老并举、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大格局。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经济结构趋向合理,聚集效应更加显,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一个现代化的经济、文化强区正在迅速崛起。

《和平区志》编修工作是新中国建国以来首次歼展的一项跨世纪的系统文化工程,其时间跨度为明永乐二年(1404)至2000年,内容涵盖建置沿革、经济、政治、军事、街政、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公安、司法、人物等领域,是反映和平历史变迁的最珍贵的地情书,是了解和平、开发和平最权威的资政书,是和平区人民留给后世的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

《和平区志》作为和平区历史上第一部志书,所涉年代久远,资料匮乏,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完成这样一部鸿篇巨著其难度可想而知。在《和平区志》编纂过程中,区委、区政府领导十分重视,精心组织,在人、财、物方面优先保证。各部门、各单位为编写区志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区地方志办公室编纂人员殚思竭虑、反复锤炼,精心著述,九拟篇目、六易书稿,终告完成。市地方志办公室的领导同志,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和帮助,部分专家、学者直接参与了志书修订。值此,谨向为《和平区志》的编纂、审定和出版提供帮助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和平区志》的编纂由于时间紧、文献资料匮乏,经验不足,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敬请专家、学者、修志同仁及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中共和平区委书记 刘琨

2004年8月

《和平区志》凡例

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全面真实地反映和平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

二、本志纵贯古今,坚持详今略古,详近略远,详独略同的原则,反映时代特点,突出地方特色,为认识、研究和平区情和进行国情教育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三、记述地域范围以2000年区划为准,涉及周边地区或单位适当记述。

四、本志时间断限,力求溯源,上限始于明永乐二年(1404),下限为2000年。

五、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以志为主。全书由卷首、正篇、附篇及卷末组成。各篇多按照“类以事聚”原则,采用横向结构,特色篇按照“事以类聚”原则,横排门类;纵向结构一般为篇、章、节3个层次。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立索引、编后记,另设附篇一,凡31篇。

六、本志采用规范的语体文。除必要使用繁体字外,简化字以及数字使用均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正式公布的为准。

七、历史纪年,中华民国成立前用中国朝代年号,括号内注明公元纪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一律用公元纪年;天津市委、市政府、和平区委区政府不加说明指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中共和平区委、和平区人民政府。

八、统计数字以和平区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为准、其他以其单位统计核定数为准。

九、计量单位一般采用现行法定计量单位,史料中的计量沿用历史习惯表述,必要时与现行计量单位换算。

十、本志《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辅之以记事本末体。

十一、本志《人物志》坚持生不立传的原则,以传略、简介、表、录编排,立传人物以传主生年为序。人物收录以长期在界内生活和工作的人物为主,以近现代为主;客籍人物及外国人对本区有重要影响的,适当收录。对业绩卓著的在世人物,作简介或列表。

《和平区志》编后记

新编《和平区志》是和平区历史上第一部地方志书。全书系统、全面、客观地记录了和平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历程,注重资料性和著述性,突出地方特色与时代特点,对旧志或其他史料散佚缺失、模棱不祥之处,修订增补,逐一考证,以防谬种流传。举凡地名、遗址、遗迹、人物、金石碑记等内容,刊录审慎,不惟书、不惟言、而惟实。

和平区作为地市级行政区划,历史上没有编修过地方志。清代《天津卫志》、《天津府志》、《续修天津府志》、《天津县志》、《新修天津县志》、《长芦盐法志》、《畿辅通志》以及民国《天津政俗沿革记》等旧志中对域内情况略有记述,然资料匮乏,语焉不详。1991年为新编《和平区志》之肇始,但其间命运多舛,虽经两次发动,终未完成。至2000年8月编修工作方始展开。全书八拟纲目、九易其稿,搜集资料1000余万字,地图、照片3000余幅,《和平区志》蓝本于2003年5月付梓,历时二年有奇,其编纂之迅疾,诚天津新修志书之冠。

2001年8月,区政府召开《和平区志》编修工作会议,要求全区各单位积极参与编修区志,确保3年内高质量地完成《和平区志》的编修工作。并将修志工作列入区政府的政务工作目标。区地方志办公室适时举办了《和平区志》编修工作培训班,全区近百个单位的300余名承修单位主笔和编修人员参加培训,会议确定了主修和承修单位的具体任务,要求各修志单位年底完成初稿的编辑工作。8月25日,区志办通过征求各方面意见,初步完成《和平区志》的篇目设计,确定主修单位25个。各街、局、公司,区政府各委、办及有关单位,区委系统各部门为承修单位。在此基础上,区志办仅用两周时间,于8月底完成《和平区志编修手册》,及时发至基层单位。10月,各主修单位召集承修单位贯彻编修委员会布置的修志精神,组建写作小组,全区500余名同志参与撰写。修志人员广泛搜集资料、查阅档案、召开座谈会、走访有关人员。年底基本完成了初稿的撰写任务。

2002年,区志办修志人员对部分资料薄弱、内容断线、史实不清、资料空白和撰写体例不符的初稿,进一步丰富完善。全力以赴投入分志稿撰写。期间,查阅档案、文献资料千余卷(册)、8000余万字。谨慎处理交叉问题,反复斟酌,至年底基本完成分志稿的撰写工作。2003年,对分志稿中存在的问题继续修改,不断充实完善。区志办有关人员走访统计局、科委、规划处、档案局、教育局、体委、今晚报社等单位补查资料。对和平路、滨江道、五大道、解放北路等重点区域逐户调查登记,实地考察,下力量开展资料搜集工作。绘制、编辑出“五大道”地区示意图、和平路——滨江道商业布局图、金融街及其附近主要金融机构等重要文献,为和平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对“人口”、“工业”、“科学技术”、“商业繁华区”等及部分特色篇的内容和数据,重新搜集、查阅、核实资料,补充完整。对于涉及和平区历史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历史记载乏陈,现代文献以讹传讹的情况下,大胆怀疑,细心求证。经过多方面的艰苦努力,考证出了大悲庵、紫竹林、海光寺、安和尚塔铭等建立的确切时间,得到了史学界专家的首肯,捍卫了志书的权威性。拍摄文物保护单位及相关照片千余张,收集明代至解放前区境各时期历史地图百余张,编制资料20余卷、100余万字。在“非典”时期,修志工作人员坚守岗位,各司其职,在编辑整理分志稿的同时,分别到国家图书馆、天津社科院、天津图书馆、天津历史博物馆、天津档案馆、天津建党纪念馆等多家单位查阅资料,补充志稿,丰富了志稿内容,保证了区志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2003年6月,志办组织4名修志人员对分志稿进行总纂。对已形成的带有局限性的分篇志稿进行深加工和总合成,从总体上、宏观上对全部入志资料重新消化,系统审核,对各分志稿按志书质量标准进行一次再创作。4名修志人员一起对分志稿逐字、逐句进行推敲、修改。按志体要求统一体例,统一行文规范和文风,从内容到形式保持志书的整体性,加强志书各篇章的内在联系。处理重复交叉内容,对各篇章中时间不统一、内容相悖、叙述矛盾之处,重新搜集资料、逐一核实。在总纂中随时补充遗漏和新发现的内容。

2004年4月,完成区志送审稿,上报市志办。后经4次校对修改,10月完成《和平区志》(评审本)。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及各区县修志同仁对评审本给予充分肯定,同时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11月,区志办对评审本篇目进行调整和补充,突出了《和平区志》的地域特色。在评审本的修改过程中,得到了市志办领导和有关专家学者的精心指导和热情帮助,为正式出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和平区志》编修工作得到市志办领导和专家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多次亲临指导,修志专家来新夏教授为本志撰写序言,罗澍伟、张仲、缪志明、金彭育、王曰廉、宣益淐等专家撰写了部分篇章。在此,谨向所有为《和平区志》编修工作做出贡献的各位领导、专家以及兄弟区县的修志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

《和平区志》是和平区历史上的第一部志书,由于专业人员缺少,经验不足,加之时间紧、任务重,以至资料收集欠充分,部分志稿内容不够详尽,难免有疏漏之处,真诚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4年11月

服务时间 上午8:00至下午23:00
在线客服 QQ 2311844863
在线浏览 在线浏览

Copyright © 2012-2024 中国县志网 www.weidongqu.com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县志网工作室 感谢族谱查询网提供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