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县志

当前位置:县志网>>陕西>>文章

太白县志

发布人:县志网 发布时间:2020/5/29 9:30:42
县志名称 太白县志
县志作者 太白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时间 1995年9月
出版社 三秦出版社
装帧 精装
主要内容简介↡↡↡

《太白县志》序一

修志乃盛世之举,不失时机,编修我县志书,可谓一大创树。《太白县志》,经编纂者精心设计、辛勤“耕耘”,历九载而成书,填补了太白无志之空白,可喜可贺。

太白为新中国建立后新设县,1953年国家始置太白区(县级),为省直属。1961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设太白县,与宝鸡、岐山、眉县、周至、佛坪、洋县、留坝、凤县等县接壤,全县面积2780平方公里。县城嘴头镇,是全县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县城海拔1560米,为全省县城所在之最高。

太白县地处秦岭腹地,崇山拱峙,层峦迭嶂;苍松翠柏,四季常青;碧流穿峡,山秀水清。真可谓群山千嶂重,数里一川开。境内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是我国中部第一高峰,雄伟险峻,闻名遐迩。古蜀道——褒斜栈道过境114公里,北接关中,南通巴蜀,为川陕之咽喉。县城东五里坡梁,为渭河与汉水之分水岭。县东北部之桃川、鹦鸽、高码头、龙窝4乡属渭河流域,其它1镇6乡属汉水上游。太白民风民俗、种植经营,南北迥异,各具关中、汉中之特色。

太白山气候与动、植物垂直带谱分布明显。野生动、植物数以万计,资源丰富,有天然“植物园”、“动物园”和“药园”之美称。原始森林茂盛,珍稀动物如血雉、大熊猫、金丝猴、大鲵等以及太白山中草药闻名中外。地下黄金、白银、铅、锌、镁等金属矿藏和白云石、大理石、红柱石、石墨等非金属矿藏储量大,故为天然之宝库。

太白为古代兵事活动要冲。三国时多战事,为兵家必争之要道。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红二十五军部队于此转战多年,为新中国诞生树功立业。建国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全县人民自强不息,开发资源,发展经济,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生产条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日益改观。

改革开放以来,丰富的自然资源进一步开发。林产品加工、野生植物如药材的利用,尤其是黄金生产已初具规模,年产二万多两。太白县以前所未有的丰姿,展现着自己的光辉前景。

《太白县志》内容包括自然地理、经济、政治、军事、人文、社会等门类,突出了林业、矿产、中草药、交通等方面特色。全志经多方搜集资料,精心整理,反复核证,五易其稿,内容翔实,做到了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记、志、传、图、表、录并举。全志纵贯古今,时间跨度长,资料容量大,共25卷、50万余字。

修志旨在“存史、资治、教育”。《太白县志》的面世,使我们与后代“前有所稽,后有所鉴”,诚望一读,宛如游其山水,观其胜迹,访其名事,览其新貌。

本志书是修志者苦心献给我们的一份厚礼,堪称我县的宝贵财富。顺此,对为修志而辛劳的诸位领导、专家、学者和同志们表示衷心致谢!

尚鸿德

1990年12月

《太白县志》序二

国以史而述兴亡,县以志而表盛衰。适逢盛世,应时编纂《太白县志》,记当地之古今事,述社会之变革、存历史之真貌、索发展之轨迹、资从政之审鉴、启后人之心扉,实乃斯辈之幸事。

《太白县志》,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遵循详今略古、据实直书原则,适当土溯历史,主述从太白区建立至今发展变化,突出地方特色、展现时代特征于墨楮,毋悖于修志宗旨。

《太白县志》,蕃力于体现地方特色、时代特点,资料慎求翔实,文词刻意赅简,存史不蹈俗辙。全志囊自然、经济、政治、社会、人文、教育、文化、卫生等于其中,可谓本县之百科全书,俾有志于太白事业者察往知今而有所倚,诚望一读。

新编《太白县志》历九载以付梓,脱荒胚于成书,实乃省、市业务部门、全县各方面大力支持和全体修志人员筚路蓝缕、辛勤“耕耘”之结晶。值此县志面世之际,予衷心祝愿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尽智尽力,振兴太白。愿工作于太白各条战线同志,聚气血于方刚、集德才于兴县,为富民强国显才华、谱新曲!

李金廷

1992年6月

《太白县志》凡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详今略古、秉笔直书的原则,实事求是地记述本地史实,以达到“存史、资治、教育”之目的。

二、本志以时为经、以事为纬,记述本县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历史和现状,力求突出时代特点、地方特色。全书由概述、大事记、分志、附录组成。概述采取叙议结合方法,扼要综述县情,总摄全书;大事记采用编年体与纪事本来体相结合方法,纵贯古今,记载本地大事要事,为志之纲;各专卷为志之主体,横列门类,纵述史实,语体文记述;末缀附录,摘录重要文件、旧志资料及历史文献中有关本地情况的史料,以佐证县志。

三、本志为平列分目体,采用卷、章、节三级结构。为便于记述,部分节下设目,目中又分有小目。

四、本志采用志书传统之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七种体载。按其内容需要,宜用文字表达的,则用述、记、志,传、录;宜用图、表补白的,则用图、表或照片,使之相得益彰,以求图文并茂。

五、本志上限主要从1953年建立太白区起,为使历史有连续性,凡能上溯者尽量向上追溯。下限断于1989年(党代会、人代会、政协委员会换届及其领导人任职更迭时间与全县财政总收支、人口普查统计均记至1990年。

六、本志采用传统的历史纪年与公元纪年相结合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均用历史纪年法,再以括号加注公元年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均用公元纪年法。

七、本志中所记地名、机构名、官职名均以当时历史称谓为准,用字亦以历史用法丙准。如:“郿”(眉)、“盩厔”(周至)、“平墓”(平木)、“进口关”(靖口关)等。

八、本志中之数据,基本全采用统计局数据,统计局缺的,则采用《陕西省太白县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报告集》及有关部门数据。

九、本志中凡表示统计性数字、公元年月日、中华民国年份(月、日用汉字表示,为夏历)、年龄等均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历史纪年、习惯用语、专用语及表述性语言中数字均用汉字书写。

十、本志中之计量单位,以本县统一公制计量单位时为界限。1984年前,遵传统计量法;1985年本县统一使用公制计量单位后,均用公制计量单位。

十一、本志内文之插图与黑白照片,按顺序统一编号;所附诸表,以卷次顺序各自编号,如“表21—3”表示卷21、表3。

十二、本志立传人物,遵循“生不立传”原则,并以本籍中对社会有推动或有阻碍作用、影响较大的人物为主,个别外籍人在本地有较大影响者亦立传入载。

十三、本志资料来源于省、市、县档案及史籍、邻县旧志、部门志、农业区划报告集、口碑资料等,经查证核实后采用。入志资料有疑点者,于括号内加注“存疑”二字。

《太白县志》编后记

20世纪80年代初,政通人和,国家升平,百业俱兴,经济繁荣。时逢盛世,值修志之良机,县委、县政府视编纂本县志为壮举,及时设置机构、组建班子、搭起架子。1982年3月,成立太白县志编纂领导小组,县委书记李思高任领导小组组长,成员8名。1983年8月,改太白县志编纂领导小组为太白县志编纂委员会,副县长曹积荣任编委会主任,委员11名。编委会下设办公室,县政府聘请离休老干部2名为县志编纂顾问,筹划、编制县志框架和资料提纲。1984年6月,调整充实编委会,副县长陈登位任编委会主任,委员增至19名。办公室调配工作人员2名,始正式开展工作。随着县级领导班子换届,县志编委会几经调整。后继任编委会主任者顺序为:副县长董让海,县长陈涛、尚鸿德、李金廷。

编纂《太白县志》是太白有史以来第一次,此项工程浩繁,工作艰辛,非得大量资料而难以成书。本县原系毗邻诸县边远地方,太白历史虽短,然邻县旧志记载有关资料极少,且零碎而分散;兼之本县地处秦岭深山中,地形复杂多样,秦岭主峰太白山为南北气候交替区,使得境内各地温差悬殊,物候不尽同;水系分属于汉(江)渭(水),县南县北语音有别,风土民俗迥异,乃县志编纂之难点。新工作无经验,工作人员只好从学“游泳”中渐识“水性”,学外地之经验、采多方之史料,适情而以构骨架,集料而以完霆造。

新编县志门类多,科学性强,内容包罗万象,并非少数人一朝一夕一役即可就,得靠全社会力量众手成志方能毕功。1984年8月,县志编委会发布《关于征集太白县志资料的布告》。9月,副县长、编委会主任陈登位主持召开第一次县志工作会议,动员全县各部门、各行业和社会有关人士齐心协力为编纂县志做奉献,同时讨论通过了县志编纂方案。

县志编纂历经四个阶段:

征集资料阶段。工作人员全力以赴,于全县各乡村调查了解情况,于档案馆查文档记载;奔赴邻县查旧志和史料;召开知情者、当事人座谈会抢救活资料。两年时间共收集文字资料340万余字、口碑资料100万余字、实物资料56件(份),给编纂县志打下较坚实基础。

编写部门志阶段。为使部门保存系统的原始资料和给县志提供资料,1986年3月副县长、编委会主任陈登位主持召开第二次县志工作会议,落实58个部门编写部门志任务;确定部门编志人员72名,举办编志人员培训班,制订部门志编写提纲。经两年努力,编成部门志、专业志61篇(部)。

县志总纂阶段。1988年1月,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编委会副主任李生玉主持召开县志总纂工作会议,讨论通过《太白县志》总纂方案和总纂篇目;确定入志人物收录级限。越两年,于1989年底基本完成县志总纂稿。总纂稿主体21志,加开篇(大事记)、末篇(附录)计110万余字。

修订送审稿阶段。1990年8月,根据省、市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增设县志门类5卷,调整原稿门类3卷,将下限从1985年底延续到1989年底,共补充下延资料20余万字,于1990年底完成送县、市初、复审稿之修订工作。初、复审稿主体24卷,加开篇、末篇计60万余字。1991年3月,县长、编委会主任尚鸿德主持召开县志初、复审工作会议,市志办副主任王建章代表市地方志指导小组对本志作了肯定,提出修订意见;县级有关领导及有关人士提出各自看法及意见。最后,以八个月时间再次对本志作修订,于1991年底完成送省终审稿之修订工作。终审稿结构为:开篇(包括图照、目录、序言、凡例、概述、大事记),主体共25卷,末篇为附录,全志计50万余字。1992年6月,本志经省地方志编委会终审通过,认为本志符合新编县志要求,除对个别地方提出进一步修改外,批准交由出版社审定出版。

首部新编《太白县志》的编纂成书,是在省、市业务上级的具体指导,市、县领导亲切关怀,县级各部门、各乡镇密切配合,社会各方人士热忱协助,工作人员辛勤“耕耘”不懈努力下完成的。值县志出版之际,谨对省志编委会各位领导及本志终审主审人省公路学院教授孟昭柱、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副处长樊光春和为本志顺稿的省志编委会原县志处处长解师曾以及多次亲临指导本志编纂的市志办公室副主任王建章等表示衷心感谢!对分别撰写地质、太白山、方言、中草药等专卷(章)的县外人士杨志超、张克勤、孙立新、宋建民致以诚挚的谢意!对亲自参与修志的原县长尚鸿德、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曹积荣、政协太白县委员会主席陈登位、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生玉和县志编委会原委员李及第、王全虎,以及为县志编纂甘洒余晖做出贡献的离休老干部刘长森、等表示感谢!前任县长尚鸿德和现任县长李金廷还分别为本志作序或题词;在县志出版印刷关键阶段,副县长马金路、薛敏诚等也十分关心并支持这项事业;县档案局局(馆)长郑玉明重视县志的出版印刷,尽职尽力,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

《太白县志》经六订篇目,五易其稿,筚路蓝缕,历时十载,今虽付梓,然因编者水平有限,纰漏之处在所难免,诚望读者不吝赐教,以便再修时正误补遗。

太白县志编纂委员会

一九九五年九月

服务时间 上午8:00至下午23:00
在线客服 QQ 2311844863
在线浏览 在线浏览

上一篇:陇县志

下一篇:凤县志

Copyright © 2012-2024 中国县志网 www.weidongqu.com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县志网工作室 感谢族谱查询网提供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