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县志

当前位置:县志网>>陕西>>文章

咸阳市志

发布人:县志网 发布时间:2020/5/30 18:13:15
县志名称 咸阳市志
县志作者 咸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时间 1996年2月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装帧 精装
主要内容简介↡↡↡

《咸阳市志》序

李锦江

《咸阳市志》几经寒暑,数易其稿,现在已开始逐卷付梓面世了。这是全市人民文化基础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值得高兴和庆贺。

编修志书是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市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个优势。专写人物的志书《三辅决录》就是东汉长陵(今咸阳)人赵岐编写的。明清以来为数不多的名志中,属于本市范围内的就有5部。特别像明代康海编纂的《武功县志》、清代洪亮吉的《淳化县志》和孙星衍的《三水县志》(三水即今旬邑),在古代卷帙浩繁的志书中,堪称佼佼者,一直受到海内外众多方志学家的推崇。然而,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编修社会主义的新方志,还是一件新事情。需要修志工作者立足当代,放眼古今,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几年来,编修市志的同志们不仅这样做了,而且取得了应有的成果。现在,一部社会主义的新市志和大家见面了。这是广大修志工作者辛勤努力的结果,也是全市上下、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们不仅要感谢广大修志工作者,也要感谢那些支持和关心市志编纂工作的领导、专家教授和方志爱好者,感谢大家为咸阳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做了一件功在当代、惠及后世的事情。

咸阳市是驰名中外的古都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陕西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自然条件优越,人杰地灵,有辉煌的历史,也有文明的今朝。这里有中国农业始祖——后稷教民稼穑的遗迹;有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的都城——秦咸阳遗址;有早在战国时代就已开凿成功并仍在合理利用的郑国渠遗址;有世界罕见的封建帝王陵墓群;有许多曾经为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卓越贡献的著名历史人物。近代以来,咸阳市曾经是陕西境内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活动地区之一。1911年,这里曾经是辛亥革命在陕西的主战场之一。在反对北洋政府的护法运动中,中国北方唯一的军事组织“靖国军”在这里诞生。1927年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后,这里爆发了与渭华起义相呼应的渭北起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这里举办了闻名全国的“安吴青训班”,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并开赴抗日前线的工作也是在这里进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余年来,咸阳市在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里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农业科学城,农业生产在陕西居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里是全省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纺织工业长时期是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这里成立有咸阳电子出口工业区,电子工业居全省之冠;医药保健品的崛起,使咸阳成为中外闻名的科技“神城”;咸阳国际机场的建成,把古都变成海内外瞩目的内陆空港城市;欧亚大陆桥横贯市境,为本市经济发展带来更多优势;邮电通讯事业的迅速发展,西三(西安—三原)、西宝(西安—宝鸡)高等级公路相继建成,秦宝宾馆和其它服务设施的投入使用,进一步改善了咸阳的投资环境和城市功能,咸阳已成为一个在改革开放中走向世界的新型现代化城市。

当然,咸阳市在40余年的发展中也有曲折和教训。大量历史和现实的、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种种实情,《咸阳市志》都将逐步作出翔实的记载,而且志书坚持突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并将一以贯之。因此,作为一方地情之载体,《咸阳市志》的编修将不断取得成功,它所囊括的内容具有难得的科学和实用价值。

志书具有“资治、存史、教化”的功能。旧志书为旧的社会制度服务,新编《咸阳市志》则为社会主义立言。现在,全市460万人民正在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扩大开放,深化改革,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保持稳定”的工作方针,以秦汉雄风之势跨入21世纪,开创咸阳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为此必须充分利用《咸阳市志》的独特功能。志书记载的大量翔实可靠的资料,是我们为发展现在和今后的各项建设事业而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要自觉加以利用。正确利用这些地情资料,无疑将对熟悉、宣传、研究和发展咸阳,促进咸阳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咸阳自古帝王都,今朝古都展雄风。1993年6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视察咸阳,作了极为重要的题词:“改革开放,发展咸阳”。题词将激励咸阳人民以历史的责任感抓住机遇,以时代的紧迫感珍惜机遇,以科学的态度用好机遇,加快各项事业的发展。走向21世纪的咸阳将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全市人民将奔向小康,赶上全国和世界发展的潮流。

咸阳的历史是咸阳人民创造的,咸阳的未来还需要咸阳人民去奋斗。我们相信《咸阳市志》的问世,能够更加促进咸阳人民团结奋进,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使咸阳的未来比咸阳的历史更加光辉。

《咸阳市志》将分5卷陆续编成并及时出版发行,现已完成了第一卷的编纂出版任务,修志工作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而繁重。希望同志们总结经验,再接再厉,作出新贡献。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

(作者原系咸阳市市长,现任中共咸阳市委书记)

《咸阳市志》凡例

一、《咸阳市志》是中国共产党咸阳市委员会领导、咸阳市人民政府主持,咸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组织编修的一部新型地方志书。

二、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全市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三、记述范围以现行咸阳市行政区划为准。志书中的“全市”、“市境”、“境内”指所辖3区11县市境域;“市辖区”指秦都、渭城、杨陵3区;“市区”指秦都、渭城2区;“城区”指秦都、渭城2区的城市部分。

四、志书贯通古今,详今略古。上溯事物发端,下限一般断至1990年,大事记、图照等部分内容适当下延。重点记述近、现代,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史实。

五、全志由总述、大事记、专志各编及附录等组成。共分5卷:第一卷为综合类,第二卷为经济类,第三卷为政治类,第四卷为文化类,第五卷为人物、附录。各卷分册出版。

六、志书各卷按事物门类设编、章、节3个层次,使用语体文记述,横分纵写,保持志书思想性、资料性和科学性相统一。

七、入志的彩照及彩图等主要集中于卷首。黑白图照、表一般随文附入,与文字相济互补。

八、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次政治运动和“文化大革命”,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记述办法,集中在第三卷记述,散见于其他编章和大事记中。

九、志书纪年:1912年以前采用朝代纪年,括注公元纪年。1912年以后采用公元纪年。

十、专用名词在第一次出现时用全称,以后能简称的用简称。“解放前(后)”以1949年7月26日咸阳市全境解放为界;“建国前(后)”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界。

十一、地名使用各级政府确定的标准名称。古地名中需注出今名的,括注今名。对不断变化的政区名称,集中在政区编记述,其他编章一般不再加注。如“咸阳市”1952年前为县辖市,1953~1983年为县级市,1984年后为地级市。

十二、入志人物坚持生不立传和以事系人的原则。人物编按传、简介和表分类记载。

十三、统计数字和度量衡的使用,遵行国家1983年12月10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1984年3月4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等有关规定。

十四、注释以夹注为主,适当脚注。脚注一般标明注释顺序号①②……,夹注随文使用圆括号。

十五、入志资料来自各级统计部门、档案馆和市级各部门编写的专业志,来自历史文献、报刊和调查访问记录。

《咸阳市志》卷末语

《咸阳市志·第一卷》在编写、出版的过程中,一直受到中共咸阳市委、咸阳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大力支持与关怀。他们亲自审阅志稿,经常为志书的编写和出版工作排忧解难,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展。原市政协主席沈树森同志,在分管地方志工作期间,经常参加各种形式的审稿、定稿会议,亲自检查督促志书编写工作,对《咸阳市志·第一卷》的顺利编纂和出版,起了突出的作用。

《咸阳市志·第一卷》的出版,除了市地方志办公室全体同志努力工作之外,还凝聚了其他部门许多领导、同志以及专家学者的心血。原市委党校副校长薛永林曾参与了《大事记》的资料编辑工作;原市农委李明辉副主任、李崇印同志以及陕西师大的杨起超教授等提供了《自然地理志》资料;原市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陈万丰以及霍宏才、李玉悌副教授提供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志》资料;市环境保护局的李清善等同志提供了《环境保护志》资料;市建委系统郭永泉、周效学等同志提供了《城市建设志》资料,各县区志办提供了区县概况方面的资料,铁道干部管理学院建筑设计院周宏学同志提供了后环衬图稿。市国家保密局的领导同志及时安排进行了志稿的保密审查。西北大学教授、史学家李之勤同志审阅了部分稿件;陕西省地方志编委会的冀东山、鲍澜副主任、董健桥处长审定了志稿;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部副主任王太平及副编审陈惠云对志稿详加审校,在此一并致谢。

咸阳市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

服务时间 上午8:00至下午23:00
在线客服 QQ 2311844863
在线浏览 在线浏览

上一篇:咸阳市秦都区志

下一篇:陇县志

Copyright © 2012-2024 中国县志网 www.weidongqu.com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县志网工作室 感谢族谱查询网提供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