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县志

当前位置:县志网>>陕西>>文章

泾阳县志

发布人:县志网 发布时间:2020/6/4 14:59:31
县志名称 泾阳县志
县志作者 泾阳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时间 2001年8月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装帧 精装
主要内容简介↡↡↡

泾阳县志.jpg

《泾阳县志》序一

在21世纪的第一年里,新编《泾阳县志》出版问世了,这是泾阳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也是泾阳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大事,值得庆幸和祝贺。

泾阳历史上曾写下光辉灿烂的篇章。新石器时代先民就于此繁衍生息。上古时,华夏始祖轩辕黄帝于冶峪河谷冶铜铸鼎。周、秦、汉、唐时期,这里以京畿要地、三辅名区而驰名,留下了许多著名的文物古迹。特别是战国时期的郑国渠,从境内王桥镇发端,使古老的泾阳成为华夏灌溉农业的发祥地之一,从此土壤肥沃,物产富饶。宋以后,泾阳发展趋缓,但凭借丰厚的文化积淀,至明清时境内商贸活跃,文化发达。湖(南)茶、兰(州)烟、甘(肃)宁(夏)皮货甚为畅销;中国第一个机械工程学家王徵,编著《远西奇器图说录最》,对传播西方自然科学知识贡献颇大。民国时,随泾惠渠开通,泾阳棉花生产在全省占据重要地位。中国工农红军在云阳镇誓师改编,开赴抗日前线;安吴青训班于境内开办,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50多年的发展,泾阳已形成以粮食生产为主体,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为两翼的农村经济格局,农业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先后被国家和陕西省命名为商品粮、优质棉、奶山羊、笼养鸡等八大基地县,相继开发出水泥、乳品、机制纸、漆包线等名牌拳头产品,县域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泾阳是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和田径、武术之乡。

县志是一个县的百科全书,对于认识县情,探索规律,科学决策,更好地指导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希望泾阳广大干部群众很好地掌握它、利用它,为建设美好的泾阳服务。

郭志诚

2001年7月

(作者系陕西省农业厅副厅长、原中共泾阳县委书记)

《泾阳县志》序二

新编《泾阳县志》是1984年开始修纂的,这是建国后我县一项宏伟的文化工程,它的完成,实现了泾阳历史发展与现代文明的完整结合。欣喜之余,对志书的出版表示衷心的祝贺。

泾阳自古有修志的优良传统,明、清以来留存的县志共七部。这七部县志,对全县舆地沿革、事功宦绩、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都作了较为详尽的记载,是我县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但纵观旧志书,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重人文、轻经济;歌颂达官显贵,诋毁群众斗争;以封建伦理和唯心主义的观点分析社会、记述自然。而新编《泾阳县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剐除旧志中的糟粕,吸收其精华,按照“横排竖写、详今略古、求实存真、突出特色”的原则,比较完整地辑录了泾阳上自远古、下至1989年的沧桑巨变,特别记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建设的轨迹。全书洋洋百万余言,纵述沿革,横列百科,是泾阳县的地情通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

编史修志,不惟存史。这部新志书,对于我们考古镜今、认识泾阳、建设泾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它也是对全县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这次修志,承蒙省、市领导的关怀和各方面专家、学者的指点,得到全县各部门、各单位的通力配合,县志办的同志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一并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让我们携起手来,以志作鉴,继往开来,以只争朝夕、不畏艰险、奋勇开拓的精神,续写《泾阳县志》的新篇章。

秋青山

2001年7月

(作者系泾阳县人民政府县长)

《泾阳县志》凡例

一、新编《泾阳县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横排竖写、详今略古、求实存真、突出特色”的原则,记述本县的历史与现状。

二、本志由概述、大事记、分志和附录组成。其中概述为总领,综述县情;大事记为经络,以编年体为主记述,纵贯古今;各分志为主体,一般设章、节、目三个层次,采取记事本末体,横排竖写;附录为辅,含重要文献、旧志简介等。为求直观,在志书内容中穿插图照、表格等表述形式。

三、本志时限尽量上溯事物发端,下限除概述、大事记、人物志止于1996年,人口土地志止于1990年外,其他均止于1989年。

四、本志除录引古文外,用语体文和国家统一公布的简化汉字。

五、地名、政区、机关和职官名称,均用当时称谓,历史地名后一般加注今地名。各类名称均用全称,需用简称时于全称后注明。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称“建国前”,其后称“建国后”。建国前除中国共产党及其组织领导下的事件用公元纪年外,均用历史纪年,并加注公元纪年;建国后统一用公元纪年。

七、数字表述,除成语、顺序号及习惯语用汉字外,通用阿拉伯数字。志中数据,历史数据用原资料数字,建国后以县统计部门的数据为主。

八、度量衡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但历史资料中的原计量单位因无法换算或考虑当时的习惯用法,仍保留市制单位。

九、对建国后的政治运动,以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办法,简明记述于大事记和有关章、节。对“文化大革命”立专志记述。

十、人物入志,贯彻“生不立传”原则,以记本籍人为主,记及在本县留下较深刻影响的外籍人。选取古代和现当代已故著名人物,设立“人物传”;选取当代健在的卓有建树、取得公认的人物,设立“人物录”;选取现当代各个领域涌现出的优秀人物,设立“人物表”或以事系人记入有关章节。

十一、本志历史资料主要来源于旧县志、古籍文献、碑石等。建国后的各专业资料来源于本县各部门编写的专业志,部分资料来源于国家和省、市档案馆、图书馆。

新编《泾阳县志》编纂始末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盛世修志,成为全县干部群众的强烈愿望。为此,1984年,按照上级部署,本县成立县志编纂办公室,任命李维恩为办公室副主任,有工作人员3名。1985年1月,县委、县政府研究确定了县志编纂委员会组成人员,常务副县长权民生为主任委员,兼任县志办主任,郭俊发、何居存、宁焕申、张云汉为副主任委员,并设委员17人,从此,县志编纂工作开始运转。初期工作是拟定篇目,征集资料,充实人员,落实经费。在此基础上组织撰写专业志,落实专业志编写任务。

1987年5月,杜文汉为县志办主任,刘志世为副主任。杜因病未到任,刘主持县志办工作。这一时期,召开了两次全县县志工作会议,推动了专业志编写工作向前发展。第一次县志工作会议于1988年6月召开,参加人员有省、市方志办和县级有关领导人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各专业志主编和编写人员,会议总结了县志工作,落实了目标责任。会后,各部门均成立了专业志编纂领导小组,组建了编写班子。1989年1月,常务副县长刘光辉任县志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后又增补6名委员。 1990年7月,第二次县志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对县志编纂工作进行了再次动员和部署,加快了专业志编写工作进度。是年11月,调整县志编纂委员会组成人员,常务副县长苏进荣任主任委员,宁焕申、孟耀先、陈省三、刘志世任副主任委员,设委员12人。1995年5月,专业志完成38部,占计划的80%以上。同年,在县级机构改革中,县志办被撤销,人员编制并入县政府办公室。

1996年5月,恢复县志编纂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何平兼任县志办主任。1997年,调整县志编纂委员会组成人员,县长郭志诚任编纂委员会主任,许忠信、何新春、何平任副主任,设委员9人。此后,县志编纂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一是充实调整编纂人员。明确了新编《泾阳县志》主编、副主编,从县政府办公室和有关部门抽调人员参加总纂。二是重新修订篇目。对原有30多个篇目,经充分研究酝酿后,调整为27个篇目,由概述、大事记、24个分志和附录组成,并根据本县地域特色和产业优势,设立棉花、水利、乡镇企业3个特色志。三是进一步搜集文献资料。对原有专业志出现的资料短缺问题,由所属部门负责补充;综合性志稿短缺的资料,采取实地了解和电信索要相结合的办法搜集。四是加快总纂进度。从1996年10月开始,县志办全体同志按照分工要求,夜以继日,艰苦工作,至1997年3月,新编《泾阳县志》送审稿全部完成。4月,县政府在机关二楼会议室召开一审会议,参加会议人员有:原县政府县长、县志编纂委员会主任权民生、县政协主席吕祥盛、原县委副书记赵光普、原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省三,县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历任县志办主任及县志编纂顾问。与会人员对送审稿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和意见。根据这些建议和意见,县志办立即着手修改工作,下旬,修改稿报送咸阳市方志办进行二审。5月6—8日,市志办在泾阳宾馆召开二审会议,参加会议人员有:原陕西省档案局副局长苏盈(参与审稿未到会3,市长助理董军,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维岳、副主任赵伯平,原市政协副主席张有才,原市纪检委书记严德儒,原省税务局办公室主任谢伯华,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任清芳、县志科科长李启明、市辖各县县志办主任、主编,县委书记兼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孟建国、县政府县长郭志诚、县委副书记郝俊凯、常务副县长许忠信、县政协主席吕祥盛、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焦志学、原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省三,县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历任县志办主任及县志编纂顾问。会议决定,新编《泾阳县志》通过二审。6月初,县志办根据二审会议提出的意见,开始全面修改和完善。10月中旬,修改稿通过市志办查验,报送省志办终审。12月25日,省志办终审会议在本县召开,参加会议人员有:省志办主任滕云、副主任鲍澜、董健桥,新编《泾阳县志》主审田永生、李国光,省志办县志处处长王新中、出版处处长冯鹰,市志办主任任清芳、副主任杜建儒,县政府县长许忠信、县委副书记郝俊凯、张春锋、常务副县长张国兴、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白万义、县政协主席史克诚、县纪委书记马日超,县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历任县志办主任、县志编纂顾问。会议充分肯定了新编《泾阳县志》送审稿,决定通过终审。会后,县志办根据终审意见进行修改,1998年5月县志办主任何平调离,11月副主编李新荣任县志办副主任,主持县志办工作,年底完成新编《泾阳县志》修改任务,报送省志办查验,1999年4月通过查验定稿,着手彩色图片拍照等出版前期准备工作。10月,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郭建军兼任县志办主任。11月,志稿交付印刷厂排版。2000年7月,排印成的志稿送交陕西人民出版社审定。至2001年7月,一年时间县志办按照出版社的审稿意见,先后修改并校对全部志稿十余遍,终于完成排版工作。同时,调整县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县长秋青山任编委会主任,张国兴、何新春、张志荣、何平、郭建军任副主任。8月,新编《泾阳县志》正式出版。

在县志编纂出版过程中,得到省、市方志领导、方志专家的热忱关怀和精心指导,特别是新编《泾阳县志》二审主审任清芳、李启明,终审主审田永生、李国光,责任编辑张卫东一丝不苟,认真把关;陕西日报社高级编辑田长山、要文部主任薛向群,县农业局副局长武瑞军不畏酷暑,选拍照片,为保证志书质量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陈元杰、焦志学、王成恩、杜恒泰、周忠华、马月伟、袁晓峰、高继升、陈永等县境内外企业家情系县志事业,支持方志工作;孙俊发、孙立新(户县教师进校副校长,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李世英、徐战文、吕元盛、罗世广等积极提供相关基础资料,为新编《泾阳县志》的出版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县财政、民政、国资、教育、档案、统计、文化、文物旅游、文明办等部门也密切配合,给予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疏漏、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服务时间 上午8:00至下午23:00
在线客服 QQ 2311844863
在线浏览 在线浏览

上一篇:三原县志

下一篇:礼泉县志

Copyright © 2012-2024 中国县志网 www.weidongqu.com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县志网工作室 感谢族谱查询网提供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