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县志

当前位置:县志网>>陕西>>文章

定边县志

发布人:县志网 发布时间:2020/7/16 8:56:17
县志名称 定边县志
县志作者 定边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时间 2003年8月
出版社 方志出版社
装帧 精装
主要内容简介↡↡↡




《定边县志》序

中华民族素有编史修志的优良传统,现存古代文献十分之一是方志。县志作为方志的主体,是一县之全书,具有“存史、资政、教化”等作用,为历代执政者所注重。

定边建县(1731)以来,县志版本少。首部县志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由知县徐观海倡导始修,嘉庆二十二年(1817)典史宋谦定稿印发;光绪三十二年(1906)知县吴命新编修《定边县乡土志》。这些志书虽辑存了大量资料,但因时代局限,精华与糟粕并存,不足以反映定边全貌。

新中国成立后,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编修一部新的《定边县志》,成为定边人民和历届县委、县政府未了的心愿;20世纪80年代,“盛世修志”潮兴,新编《定边县志》始纂。今历时20余载,承蒙各方鼎力,就要付梓面世,这实为大事快事,可喜可贺。

定边县名源于北宋名臣范仲淹所命。那时北宋和西夏交恶,狼烟时起,战乱不断,故定此县名意为“底定边疆”。

统观定边,地域辽阔,历史厚重,物产丰富,特色显著,是一块文化底蕴深厚的黄土地,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土地,正在进行资源开发的热土地。

定边是古边塞要地。长城横贯县境,墩台相望,绵延百里,留下无数兵家的兴叹,成为沧海桑田、朝兴朝衰的历史见证。边塞生活环境,铸就了定边人民豪放粗犷、宽厚大度的民风特点,形成了崇武尚勇的人生价值取向,孕育出叱咤风云的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一代将星陈福、赵良栋、高桂滋、崔伦、牛化东等。可谓人杰地灵.英雄辈出。

定边是革命老区,属于陕甘根据地的一部分。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三边地委、三边行署驻扎这里,成为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的西北门户,聚合了一批有为青年、志士仁人,为人民的翻身、民族的解放作出了贡献。

定边地处黄土高原向鄂尔多斯荒漠草原过渡带,白于山区、风沙滩区各占一半,总面积为6920平方公里,陕西省第三大县。区内盛产食盐、甘草、皮毛,誉为“三宝”。又因是陕甘宁蒙四省区交汇之地,自古商贾如云、边贸繁荣,号称“旱码头”。陕甘宁边区时期,定边丰富的物产资源有力地支援了边区政府的财政,八路军三五九旅四支队曾驻守定边开发食盐。改革开放以来,定边的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石油的开发利用,使定边的经济如虎添翼,前景辉煌。

新编《定边县志》对定边从自然到社会、从历史到现状、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作了详尽的记述,浸透了编纂者的心血。我们相信,新编《定边县志》的问世,将对人们认识定边、理解定边、支持定边、发展定边起到重要作用。有愿了解和关爱定边的读者,必然会开卷有益,也竭诚欢迎提出宝贵意见,使之成为阳春白雪,更加引人入胜,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我们在定边工作时间不长,县情了解不深,加之才疏学浅,孤陋寡闻,寥寥数言,不能尽意,勉为志序,以待后人。

中共定边县委书记 尚洪泽

定边县人民政府县长 艾保全

2002.3

《定边县志》凡例

一、本志编纂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资治、存史、育人为宗旨,记述定边县各行各业的历史与现状,力求实事求是,精炼准确。

二、本志体例采用编、章、节形式,记述采用记、传、志、录、图、表等体裁,力求图文并茂。全志分为大事记、建置、自然地理、农业、工业交通邮电、城建环保、商贸、新老“三宝”、财税金融、经济管理、党派群团、政权政务、重大政治运动、军事、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技、社会、人物、附录共十八编。

三、本志文体一律为语体文、记述体。文字力求通顺、朴实、简明,寓褒贬于事实之中。

四、本志上限尽量追溯到事物发端,下限一般断于2000年12月底。

五、本志内容横排竖写,以时为经,以事为纬,尽量做到纵不断线、横不缺门。

六、本志只收录有关本县的大事、要事。

七、本志关于新旧社会的时间界限为:1936年6月西征红军解放定边之前,称“解放前;之后,1936年6月至1949年9月一段历史时期称“陕甘宁边区时期”;1949年10月1日起称“新中国建立后”。

八、本志建置均用当时的称谓,如1958年至1984年农村建置称“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以后改称“乡(镇)”、“村(居)民委员会”、“村(居)民小组”。县的称谓均用历代名称。

九、本志的度量衡单位,一般采用公制单位,涉及历史上的度量褥,以当时通用单位为准,必要时,折合现行公制数量。

十、本志中的统计数字,一般以统计部门确认数字为准;统计部门未予统计的数字,以其业务主管部门提供的数字为准。

十一、本志中的年代,如“50年代”、“60年代”等提法,均指20世纪内的年代。

十二、本志所称的“世纪末”、“岑世纪末”是指20世纪末,即2000年底。

《定边县志》历次修志记述

清朝乾隆三十四年(1769),知县徐观海创辑,着手编纂的选举、边备、艺文等三志稿业已就绪,却因砖井、盐场堡筑城兴役而致辍作。三十五年(1770),继任知县戴元夔主持续稿,择用牛荐、刘时、梁特用、李柳儒等参与编纂,撰成地理、建置、祠祀、田赋、兵防、官师、人物等七志。前后共十志。时遇知县交替,未及刊印,自此搁置。嘉庆二十一年(1816),典史宋谦将续修志书之事宜请示知县黄沛,县丞江廷球首先表示支持。于是,增修加辑。因田赋、官师、人物、艺文四志,内容较多而各分两卷,共十四卷,总约十二万字,这就是历史上嘉庆《定边县志》,于二十五年(1820)以木刻出版问世。此种版本在北京图书馆、上海徐家汇藏书馆存藏至今。其原版在定阳书院存放十年左右,因同治兵燹受损而残。光绪三十二年(1906),知县吴命新又续修补刊,仍存定阳书院。民国时期,在变乱中原版全部失存。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京师学务处命令各省市州县修乡土志,有样品示范,要求分类编辑。知县吴命新于第二年组织县内文人,到处采访,由教员贺学博负责总纂,当年秋季,撰志成稿。共三编十七章,总约3万字的《定边县乡土志》成书而未出,吴命新卸官返籍。

民国定边县长马世良于22年(1933)决定翻印嘉庆《定边县志》,同时拟将乡土志一并出版。可是乡土志稿被吴命新带走,斯人故世,家籍山西。后设法通过与吴熟悉之人以函索得。两部志书由定边县职业学校各石印85册,封面均由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先生题写。

民国32年(1943)冬,逃至安边的民国定边县政府县长连友贤主持编修县志,组成刘文卿、佘鼎、薛继明、刘丰林、李锦辉、张效周等人为文献委员会,每晨用两小时一起研讨、谋篇布局,历时两年,终成书稿。时逢安边驻军十一旅起义战事,志稿和有关资料失落无存。

民国38年(1949)夏天,民国定边县长张维垣,因念旧志将为战乱而失传,立即让定边益兴永石印局翻印嘉庆《定边县志》60部,流传于社会。

清代《定边县志》、《定边县乡土志》全属文言文、繁体字、无标点,生僻字和典故很多,阅读不易。80年代初,定边县志办王树茂、纪国庆查阅大量有关史志典籍,反复论证,给这两部志书作了断句,标号和注释,然后订为一册,由时任《定边县志》编委会主任、常务副县长韩继存作序,于1985年冬铅印出版400册。

1960年5月,中共定边县委决定副书记罗起业、曹仁德先后任《定边县志》编委会主任,组织田铎、张效周和汪青山分别撰写《地理》、《历史》和《光辉的十年》。全志共两编,五大部分,约35万字。其中《光辉的十年》部分,因书稿内容庞杂、材料冗繁,故在异议中经过修改而成。1962年5月,县志编委会以征求意见稿编为四册,由张效周刻写,粗纸油印100套,分发各级领导及有关单位。不久,将此稿全部收回,存于县档案馆至今。

《定边县志》本次修志简况

1983年3月,县委决定正式成立《定边县志》编纂委员会。主任由常务副县长刘春和兼任,副主任由县委副书记傅俊臣、人大副主任刘维重和人武部部长徐昌华兼任,委员若干。下设办公室,主任先后由县政府办公室主任马克俭、汪青山兼任,配置干部4名承担修志任务。1985年8月,主任不再兼职,由县志办公室副主任纪国庆主持工作至1987年改任主任。当年夏,县委常委会决定任王树茂为新编《定边县志》副主编;1987年12月任纪国庆为新编《定边县志》主编。

县志编写工作始于1983年夏,当年编出商业、供销、畜牧、交通4个分志初稿及地理志、政治志的部分章节,计25万字。上述志稿均以铁笔腊纸刻印,分装两册,寄送县内各级领导、编委会成员、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寄送毗邻兄弟县志办和方志单位,广泛征求意见。1985年又打印出两辑。先后共4辑,总约45万字。征求意见稿未及全部印发,上级业务部门要求审稿。于是,将手抄稿先请熟悉业务的中层领导初审,再经县级部分领导复审,后由主编修改打印成册,于1988年底全稿呈送榆林地区方志指导小组经审未准。又用一年多时间大力修改后,复呈地区方志指导小组阅稿后批准送省终审。陕西省编纂委员会1991年8月8日批准《定边县志》出版。

这部县志稿分17卷,有大事记、建置志、地理志、综合经济志、三宝志、农业志、工交邮电志、商业志、财税金融志、文化志、政权志、党派群团志、军事志、社会志、政治运动志、人物志、附录等。其下限时间1985年至1988年不等。虽三审定稿,但因县财政困难等原因,搁置数年,至县志办撤销,一直未有出版。

1995年5月,定边县在机构改革中,将原县委党史研究室与县政府县志办公室合并,设置中共定边县委史志办公室,简称史志办,时有职工4人,县委任命陈兴旺为办公室主任。1996年,时值定边县解放六十周年。受县委、政府委托,全办人员积极参与,认真调研,苦心征集,编制大型图片展,在文化馆举办了“共产党领导闹革命、曙光映红定边城”图片展览,编制的展板有“革命星火——早期的党组织活动;解放定边——红旗插上定边城;胜利曙光——迎接全国解放;红日初照——老区一派新气象”四大部分。纪事翔实,图文并茂,深受观众好评。同时,史志办与文化馆还精心制作编排了“经济要览”、“展望未来”等大型展览,与电视台拍制了庆祝定边解放六十年专题片《辉煌六十年》,均收到较好的宣传效果。接着受县委组织部的委托,编写了《中共定边县组织史资料》(第二部),同时征编了《中国共产党定边县历史大事记》(1925~2000)。两部新编分别为30余万字的资料书,于2001年和2002年先后正式出版面世。

1996年至1997年新任县长张耘虽然关心重视县志工作但未及解决问题被调职,只好深表歉意而别。

1998年7月20日,经中共定边县委常务委员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定边县志》编纂委员会,主任郑宏有(县委书记),副主任王志洲(县委副书记、县长)、李映边(县委副书记)、霍东平(县委副书记)、李文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杜爱彬(县人大主任)、王生智(县政协主席)、高登山(副县长)、陈兴旺(史志办主任);成员8人;主编陈兴旺、纪国庆,副主编马占仓。

1998年12月2日,县编委会决定《定边县志》编修续写工作正式开始着手。对原稿本着大不动、小修改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分门别类,全面续编1988年~1998年底十年内容。当时,史志办人员紧缺,几经商讨,决定聘请顾宝健、姜继文、白兆雄、候占元、贺九吉、杜承厚、李锦林、张治宝、陈殿国等同志分别续修商业、工业交通、邮电、文化、教育、“三宝”、政权、社会、大事记等志。其间,发现缺少城建内容,遂又聘请孙建业撰写城建环保志。本办人员和被聘人员紧锣密鼓、一面对原志稿进行详细阅读修改,一面广泛征集改革开放以来的各类资料,竭力续写编修。

1999年8月30日,县委常委会决定县志下限至1999年底,因县长变动而调整了编委会成员,王志洲离任。第一副主任由县长李文明担任,副主任增加有组织部部长赵存惠、常务副县长叶庆雄,委员增加人劳局局长顾宝歆。当县志工作刚刚列入议事日程,县长调离。

2001年4月4日,县委常委会重新调整了《定边县志》编纂委员会,即主任艾保全(县长),副主任霍东平(县委副书记)、赵存惠(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叶庆雄(常务副县长)、陈兴旺(史志办主任);成员有白春阳、李良、张振武、赵建国、程继红、高雄枝、孙俊鼎、顾宝歆、马占仓;主编陈兴旺、副主编马占仓、马骥。同时决定县志下限至2000年底,即20世纪末。于是,相应地增加了内容,调整了结构。

《定边县志》从1998年12月开始续写编修,先后三次调整编委会,三次调整下限时间,于2001年11月总纂结束。2001年12月,县志编纂委员会对志稿进行初审通过,2002年1月送呈榆林市地方志办公室进行复审。同时,于2002年1月,呈送省地方志办公室终审,2002年10月,省地方志办公室终审验收通过。经过修改,于2002年12月校印清样,2003年1月送呈中国方志出版社三审修定后批准出版。6月下旬出版社将书稿发还。经再次系统校改后,7月份送呈省方志办审阅验收,8月正式付印。

《定边县志》的编修自始至终在中共定边县委、县人民政府和编纂委员会的领导下,经过历届编写人员共同努力,几经寒暑,沤心沥血而获成功。县志工作全县人民关注,县内有关单位、部门以及驻定单位给予大力协助、提供资料,使编修工作得以进行。从事修志在岗人员,日夜奋战,受聘人员废寝忘食,无论是搜集资料,还是编撰修订,均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定边县志》编修后记

正当历史跨入21世纪的新时代,一部全面系统地记述和反映定边古今的《定边县志》终于面世,这是全县人民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可喜可贺。

定边,物产丰富,历史悠久,人民勤劳。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以及人文资源,有着巨大的潜在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定边,地处边塞要冲,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定边,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三边地委、专署驻地,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的西北门户,是民族解放的前哨和解放大西北的前沿阵地。定边人民在抗击日寇侵略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中出生入死、前赴后继,创造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中国建立后,定边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这块纯朴的土地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开展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使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编写一部社会主义时期的新地方志,从自然到社会,从历史到现状,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人文地理到风土习俗等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各个领域,包括工、农、商、学、兵各个方面,为一方之全史,借以观古鉴今,了知县情,资政育人。这部志书的出版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定边县志》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公正、真实地记述了定边县的地理环境、历史进程和人文特点,做到了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有机统一。这部地方志资料丰富翔实,是了解本埠历史和现状的县情书,它将起到存史、资治、教化的作用。

《定边县志》的编修出版,自始自终是在中共定边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峋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了保证。这部志书的编修,从1982年起,到2003年止,历经6任书记9任县长,两任主编,最后成书于艾保全县长之任。县委书记尚洪泽题写了书名。分管史志工作的县委副书记霍东平和副县长叶庆雄,亲自协调解决问题,加快了该书的出版进程。这部志书的编修出版,多次得到省、市方志部门特别是滕云、贺长光、董健桥、张芳斌、艾建国等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指导。省方志办王新中处长和吴鹏翔、张立,市方志办高峻等同志在审稿中,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县史志办主任陈兴旺同志在出版前再次全面审改和把关。方志出版社对书稿进行了认真地审阅和修订。榆林报社印刷厂职工为本书的印刷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对此,我们一并表示衷心地感谢。

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定边县志》出版甚晚,但是,能以20世纪末断限,又使我们感到欣慰。在编修出版整个过程中,无不包含着艰难曲折和汗水心血。这里,我们应当感谢这部志书的所有编纂者和所有关心支持者以及各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没有他们默默无闻的奉献、辛勤笔耕和鼎力相助,就没有今天的收获。历史将记住他们,定边人民不会忘记他们。

这次修志,由于时间跨度大,限于资料匮乏,人力不足,认识差异,不足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权且作为一次修志的探索和尝试,“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诚望当代及后世读者鉴谅编修工作的浩繁与艰辛,或予补正、或予指谬,以再次编修出更为科学、更为全面的县志来,这也是本次修志者的衷望。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这里,我们祝愿定边人民更好的发扬老区人民的光荣革命传统和革命战争年代的精神,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明了县情,搞好“五通三建”和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开拓,扎实工作,团结奋进,勇攀高峰,创造出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载入新的史册。

定边县志编纂委员会

服务时间 上午8:00至下午23:00
在线客服 QQ 2311844863
在线浏览 在线浏览

上一篇:清涧县志

下一篇:绥德县志

Copyright © 2012-2024 中国县志网 xianzhi.weidongqu.com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县志网工作室 感谢族谱查询网提供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