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县志

当前位置:县志网>>陕西>>文章

洛南县志

发布人:县志网 发布时间:2020/8/20 11:00:22
县志名称 洛南县志
县志作者 《洛南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时间 1999年12月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装帧 精装
主要内容简介↡↡↡

《洛南县志》序

赵希儒

新编《洛南县志》付梓出版,可喜可贺。

我与洛南有缘,曾先后两次奉命受任于这方热土,前后共12年,因此我对洛南备感亲切。《洛南县志》脱稿,我怀着极大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先是审阅提了些意见和建议,后又参加了复审,也提出了我的一点看法,今将问世,我则情动于衷。

我首先向《洛南县志》的编纂人员深表敬意。他们历经十余春秋,以高度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心,汇众博智,不负众望,编修出了经世致用、资治教化之史书,初览,即感觉到可识、可信、可知、可读。如果编纂人员没有政治家的观念、史学家的眼光、经学家的博识、文学家的雅兴,甘坐板凳十年冷的精神,是定难完成这文约史丰、言简意明之巨著的。他们为洛南人民做了好事,洛南人民不会忘记他们。

读新编《洛南县志》,会使人进一步认识洛南,越发热爱洛南,鼓实劲建设洛南。

洛南美丽富饶,山清水秀。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曾使古今多少骚人墨客叹为观止。人类文明进化从爬行类人猿到直立猿人,古人类单纯靠群体自身抵御敌人到利用工具、制造工具、自我生存,人类依靠自然生存到改造自然而生存,人类结绳记事而始创文字的四个里程碑在洛南都有遗址和实物。展示地球形成与进化的小秦岭元古界剖面,独特的自然景观玉虚洞、书堂山、王乔山、黄龙山、大圣山、文显山等,独有的人文景观文庙、栖霞观和页山古柏、华严寺、秦行宫遗址、药王庙等,石器时代的河口、焦村、狗滩、石坡、曹洼、薛湾、杨河等遗址,人们观后无不称奇赞美。洛南的生物矿产资源丰富,黄金年产量已越三万两,钾长石储量全国第一。农林畜牧业发展迅速,洛南较早推行间作套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洛南粮食自给有余,森林覆盖率达到55.6%,洛南又是陕西省的肉牛生产基地,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高香型优质烤烟生产基地…… 

洛南历史悠久,典古繁多,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物华天宝。唐虞、夏商时,洛南属梁州,周时合于雍州,后又合于豫州。秦时为内史地,称“京畿之地”。西汉元鼎四年始建上洛县,西晋泰始三年置拒阳县,隋开皇三年废拒阳县改为洛南县至今,她一直是有名的古县。由于其历史悠久,开发早,发达也早,因此其是中国历史之积淀地,也是中国南北文化之交汇地。更是文化大县、文明古邑。

洛南地处洛河上游,中国自古(黄)河洛(河)并称,同是中华民族发祥生辉之地。洛南独有的地险而居衡的地理环境,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造就了洛南人淳朴、豁达、艰苦奋斗的习俗。洛南是革命老区,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出生入死,魂留洛南。他们的英灵将如秦岭松柏一样常青,将和滚滚洛水一样常流。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先念、刘志丹、汪锋、徐海东等曾在洛南挥戈跃马,为中国革命史册谱写了光辉篇章。他们将激励着洛南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征途上再创辉煌。

新编《洛南县志》出版发行,是洛南县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淳朴、憨厚、勤劳、善良的洛南人民,必将乘改革开放的春风,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为早日富庶繁荣,实现小康而跨入新的世纪。

一九九七年八月

《洛南县志》凡例

一、新编《洛南县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

二、本志贯通古今,详今略古,详异略同,上限以事物发端为始,下限至1994年,部分内容延至1995年。

三、本志结构分篇、章、节、目,由序、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附录和修志始末组成。以志为主,述、记、传、图、表、录并用。

四、本志用语体文、记述体,寓观点于资料记述之中。

五、本志依据有关规定和志书通例,坚持生不立传的原则,凡入志立传者以本籍为主,以正面人物为主,非本籍人物在当地活动时间较长、或对社会发展有较大贡献和有影响者亦收录入传,以卒年为序。生人入事略、录、表。

六、本志中的历史纪年、地名、机构、官职等均依历史习惯称谓,历史纪年,清代以前标为汉字,民国为阿拉伯数字,并在括号内加注公元纪年,1949年10月1日后以公元纪年,用阿拉伯数字记述。

七、本志中的计量单位,以国家1989年公布的计量单位计算,个别以历史习惯记述。

八、本志中数字记述,用阿拉伯字,5位数以上以万为单位。

九、本志中所称的“畅志”是指清康熙二年(1663)知县畅体元主修的《洛南县志》;“范志”是指清乾隆十一年(1746)知县范启源主修的《洛南县志》。“建国前(后)”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

十、本志资料来源,绝大部分录自有关档案馆所存档案和洛南县各部门资料,选用时不注出处,引用专著的加注书名号;调查采访的仅在核实后载入,不加注脚。

《洛南县志》修志始末

编史修志盛世为之。新编《洛南县志》工作始于1982年8月,时成立洛南县县志编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与中共洛南县委党史办公室合署办公。随即洛南县人民政府发出了《关于征集<洛南县志>资料的公告》;1983年9月,县志办公室制定了《<洛南县志>编纂方案》,11月,召开了县志编纂工作会议。12月,县志办与党史办分设。1984年8月,县志编纂委员会制定了《编纂<洛南县志>提纲(修改稿)》,开始了资料征集工作,其间除在本县查阅档案资料、走访知情人士、召开小型座谈会、动员社会各界提供资料外,还先后派人到北京、上海、凤县等地查找复印了清康熙二年(1663)畅体元主修的《洛南县志》(畅志)、清乾隆十一年(1746)范启源主修的《洛南县志》(范志)、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陈绶编纂的《洛南县乡土志》、民国23年(1934)胡焕元编纂的《洛南县志<续志>》等。历时5年,累计收集资料近千万字。为了使入志的资料翔实、准确、可信,1984年12月至1988年,县志办不定期地出刊《洛南县志简讯》15期,刊登资料约13万字。1989年5月,县志编纂委员会确定了新编《洛南县志》编目。编目包括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建置、地理、灾害、科技、人口与计划生育、农业、林业、牧业、水利水保、工业、商业、特产、监督检查、交通、邮电、财税、金融、城乡建设、党派群团、政权、政务、政法、军事、文化、广播电视、教育、体育、卫生、人物、社会、附录等。从此,编纂工作全面开始,在实际编纂过程中又对某些编目进行多次增删调整,调整后的编目除大事记外,共28卷,比原编目减少了3卷,至1993年底,编纂并打印成册的有:建置、自然地理、自然灾害、科学技术、人口、农业、林业、畜牧、水利水土保持、工业、监督管理、交通邮电、财政税收、金融、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政权、政法、军事、文化、广播电视、教育、体育、卫生、社会等24卷和大事记。

1994年元月18日,新编《洛南县志》稿初审会议召开。洛南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全体成员参加了评审,同时还邀请了商洛地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徐新荣、地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李文实、《商洛报》总编张中山、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陈道久、地区农业局高级农艺师许大昌和地区地方志办公室干部范自明、何宏志等到会指导。洛南县副县长雷雨、政协副主席高天佑等主持会议。与会人员对除人物、商业、党派群团3卷以外的社会、经济两大部类的24卷和大事记进行了为期3天的认真评审。会议肯定了编目、体例、内容等方面的成功之处,指出了某些卷中的观点、事实、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共提出修改意见350余条。

初审会后,编修人员对评审意见进行了综合分析、讨论消化、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在认真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和方志理论,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本着相互探讨、众手成志的原则,订正补充资料,调整某些篇目结构。撤销了原设的自然灾害、政法两卷,将自然灾害卷并入自然地理卷,政法卷内容并入政权卷,将原政权卷中的民政劳动人事内容另设卷,即民政劳动人事卷。并对其工业、教育、建置、卫生、文化、财政税收、畜牧、金融、体育、军事、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政权、自然地理等13卷和大事记进行了重新编纂、打印。

1994年县级机构改革中,县志办公室与县委党史研究室合并为中共洛南县委党史县志办公室,办公室内设县志编纂组。至1995年元月,志稿全部编纂修改完毕,由县志编委对人物、商业、党派群团3卷进行了评审,同时将全部志稿报送商洛地区行政公署进行复审。

1995年5月22日至26日,新编《洛南县志》稿复审会议召开,中共陕西省委党校校长周述武,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冀东山,地县志处处长、编审董健桥,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李高信到会指导评审工作;中共商洛地委副书记赵希儒,原商洛行署秘书长范灵茂,地委副秘书长、高级经济师刘九如,行署副秘书长杨金祥,地区地方志领导小组副组长、方志办主任、编审徐新荣,原地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编审李文实,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武怀发,《商洛报》社社长、总编张中山,原行署副秘书长石伟民,地区档案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郝臣杰,地区文管会主任、副编审陈道久,原地区民政局顾问赵学礼,地区《法院志》副主编王彦悟,商洛师专副教授牛树林,地区《农业志》副主编、高级农艺师李发荣,原地区教育局顾问陈志昌,地委办公室信息科科长牛树本,地区人劳局职改科科长石祥民,原镇安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汪效常,丹凤县志办主任、编审童正家,商州市志办主任廉高林,《柞水县志》主编、副编审龙庚贤,编辑王华翠等35人参加了评审会议。参加评审的领导、专家、方志界同仁,怀着对历史负责,对洛南负责的态度,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全面系统地对志稿进行了评审,在充分肯定志稿指导思想正确、篇目设计合理、史料翔实、内容丰富的同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斟字酌句,分析订正,共提出修改意见近400条。

复审会议后,根据评审意见,经过反复讨论,制定了修改方案,提出了“增、删、补、考”的原则,并决定将全志稿的下限时间由原来的1990年延伸到1994年底,部分事实延伸到1995年底。同时撤销了广播电视卷,内容并入文化卷。为此,编纂人员又走访了200多个单位,征集资料30万余字。经过近一年的辛苦工作,到1996年4月底完成了志稿的补充修改工作,洛南县人民政府向商洛地区行政公署呈报了《关于对新编<洛南县志>稿进行终审的报告》,商洛地区行政公署于1996年5月28日向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提交了《关于报送新编<洛南县志>终审稿的报告》。陕西省地方志编委会及时研究,指定由原中共陕西省委党校校长周述武和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副处级干部胡良斌二人通审。

1996年12月10日,新编《洛南县志》稿终审会议在陕西省人民政府十二楼会议室召开。参加会议的有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滕云,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委员、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鲍澜,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地县志处处长、编审董健桥,出版发行处处长、副编审冯鹰,秘书处处长周宝珊,《陕西史志》编辑部主任康二明,副处级干部胡良斌、杜志义,原中共陕西省委党校校长周述武;同时商洛地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杨金祥,原办公室主任、编审徐新荣,干部范自明,洛南县人民政府县长马宝泉,中共洛南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祝贺胜,县委调研员贺根兴,县党史县志办公室主任、新编《洛南县志》主编吴承英,党史县志办公室副主任、新编《洛南县志》副主编宋安昀也参加了会议。终审会共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158条。根据会议提出的“创名志出精品”的要求,县志编委会主要领导马宝泉、祝贺胜、贺根兴等与编修人员共同研究,定出具体修改方案。经过四个多月的补充、完善后,交陕西省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验收通过并行文交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新编《洛南县志》,五修篇目,四易志稿,备尝其中之甘苦。因编修过程较长,县志编纂委员会多次调整变更,人员调动,编委会历任主任有:冯必武、白安稳、卢哲毓、马宝泉;副主任有:黄英儒、郑昌德、时运生、冀海泉、王万景、安学年等;办公室历任主任有:米增儒(兼)、陶平和;副主任有:郑昌德、张明臣。曾在县志办工作参与资料征集或曾撰稿者有:陈华文、陈久康、屈生民、王俊魁、李健玲等。参与本志部分内容修改的还有:杨秉新、米小囤、时运生、党广。为本志摄影、提供照片的单位和个人有:洛南县农业开发办公室,康铁成、方立、张永民、吴书怀。

今当新编《洛南县志》出版之际,谨对以上各位先生、同志及关心、支持县志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纂人员的思想、知识和业务水平有限,加之资料短缺,尽管竭尽全力,但难免乃有疏漏、错讹之处,敬请各界读者批评、指正。

《洛南县志》编纂委员会

一九九七年八月

服务时间 上午8:00至下午23:00
在线客服 QQ 2311844863
在线浏览 在线浏览

上一篇:商州市志

下一篇:商洛地区志

Copyright © 2012-2024 中国县志网 xianzhi.weidongqu.com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县志网工作室 感谢族谱查询网提供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