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志

当前位置:首页>>河南>>文章

周口地区志

发布人:县志网 发布时间:2019/7/19 20:24:04
县志名称 周口地区志
县志作者 周口地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时间 1993-10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装帧 精装
主要内容简介↡↡↡

《周口地区志》 (4).jpg

《周口地区志》的编纂始于1990年。鉴于当时全省修志工作已开展8年,区内9县1市已有两部县志成书、两部付印、6部正在定稿,地区史志办已积累了一定的修志经验 ,地委、行署认为地区志的编纂不宜因循常规,旷日持久,应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经费,编一部车高质量的志书。因而制订了在总体规划指导下,由地直各部门和各县市负责撰稿,地区史志办组织实施,负责修改定稿和出书的工作方案。3月底,在全区地方志编纂工作会议上,专员员向玺,常务副专员田有申分别作动员报告和工作部署,拉开了地区志编纂的序幕。之后,经过广大修志人员3年的奋战,终于1993年秋发排付印。大体经历了组织发动和搜集资料、撰写初稿、修改定稿、审定付印4个阶段。

一、 组织发动和搜集资料阶段( 1990年)

按照地委行署的部署,地区史志办首先拟定 了地区志篇目 ,并根据 篇目确定地直机关有专志撰稿任务的单位76个 ,随之从建班子 、立摊子入手 ,开展机构队伍建设。 4~5月份各修志单位先后建 立起专志编纂领导组和编辑组,由一名主管修志的领导人任组长,选配3~5名编写人员,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办公设施4落实,全区迅速组建起300余人的修志队伍。随着机构的建立,各单位与行署签订了定任务、定时间、定质量、定奖罚”的承编责任书,将激励机制引入编纂工作。5月,地区史志办围绕志书的功用、资料、体例结构、语言表述等基本知识,组织业务辅导,编印出18万字的《周口地区志编纂手册》,收入编纂方案、凡例、行文规定以及修志文献和业务指导资料共29篇,修志人员人手一册,作为编纂指南。在此基础上各单位的资料搜集工作陆续展开。与此同时,地委、行署将地区史志办的编制由5人扩至17人。并特聘两位老同志任副总纂。新增人员到岗后.地区史志办把编辑人员组成4个编辑组,各明确一名组长(后改为分卷主编),分别负责76个修志单位的编算督导工作,把各个专志的编纂完全置于史志办的统一组织、 指挥之下,少走了弯路,提高了成稿率,加快了修志进度。

在搜集资料工作中,地区史志办首先组织专题辅导,提高修志人员对资料的搜集、整理、 鉴别、 运用能力。各单位根据地区志篇目,在史志办指导下制订了资料搜集提纲,广泛地开展资料搜集工作。周口地区历史悠久,建国后区划多变,资料散失严重,搜集难度较大。修志人员知难而进,赴省内外各大图书馆、档案馆查阅资料,走访各有关单位和知情人,动员各委局科室与各县市对口单位一起搜集资料, 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在较短时间内,搜集到大量有用资料,为撰稿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撰写初稿阶段( 1991年)

1991年初,在各单位已掌握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地区志工作重点转移到撰写初稿上来。地区史志办再次组织撰稿的专题辅导,并对各专志的撰稿实行跟踪指导。撰稿前,各单位对地区志原订篇目进行了认真修改,并报地区史志办审查,待同意后,即转入撰稿。为调动各修志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平衡发展,地区史志办严格按照承编责任书办事,对按要求完成编写任务者,按字数支付稿酬,提前完成者奖;不能按时完成者,除通报批评并限期完成外,适当扣发稿酬。为充分发挥责任制的作用,地区史志办实行分批兑现的办法,及时召开兑现大会,热烈而隆重地向完成专志稿的单位颁发合格证书和稿酬。兑现大会共开了3次。一次兑现是一次促进, 极大地增强了各单位的荣誉感,使撰稿任务顺利完成。

为保证志稿质量,我们还采取了“三审定稿制度。初稿须经分卷主编初审.撰稿单位领导二审,地区总算组三审,层层把关,反复审修。最后由地区史志办签字验收后,打印上交。经过验收的志稿,大都审修三五遍,多者达十余遍。

三、修改定稿阶段(1992年)

通过三审^验收的志稿,虽然凝聚着全区史志工作者的心血,但这些志稿出于众人之手,在体例、文风、行文规范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统一 现象,不少章节明显带有部志的痕迹,交叉重复抵牾现象亦随处可见,与地区志的质量要求尚有一定差距。针对这种情况,地区史志办采取省地结合,分层修改,流水作业,一次性定稿的办法 ,把修改定稿分成三个层次,递次进行。第一一个层次是分 卷主编、编辑修改所负责指导的志稿;第二个层次是总纂组加工通改全志稿;第三个层次是省史志编委有关同志分工把口,审修志稿。仍采取承包办法,每个层次定任务、定时间、定质量、定奖罚”,按月定进度,各层次前走后跟,3个月1轮,8个月完成。为统一修改的指导思想, 史志办邀请省史志编委参与审改志稿的同志,莅临周口,与史志办全体编辑人员一起,审订篇目,统凡例,研究修改意见。尤其对篇目作了较细的修改,为地区志-次性定稿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后,地区史志办制订了《周口地区志修改定稿组织实施意见》,明确任务和方法步骤,规定各个层次的修改内容、标准和进度等,作为修改志稿的依据,大家共同遵守。

三个层次的修改,第一层次是基础,也是关键性的一环。 为使这一层次的4个编辑组思想统一 , 步伐-致,必须加强业务问题的研讨交流。为此在改稿伊始,地区史志办建立了“周六例会制“,规定每星期六上午召开业务研讨会。会议内容不拘一格,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通报进度.表扬先进,促进平衡;或交流经验,开阔视野,取长补短;或进行专题性的业务研究。在第一轮的改稿中各组都出现不少问题 。总纂组每周将已发现的各种问题归类排队,在业务会上分析评讲,同时提出解决办法和要求。省编委审改的志稿反馈后,史志办及时召开全体会议进行研究,举-反三地总结其修改经验。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专题研讨,以统一认识,确定修改方案。每次例会大家都各抒己见,在充分讨论和争论中提高自己,完善志稿。至1992年底,志稿修改工作基本结束。

四、审定发排阶段( 1995年)

地区史志办有微机录入排版条件,因此,地区志的后期修改定稿工作与打印排版同步进行。1993年4月,170余万字的征求意见稿全部打印成册,地区史志办-边将志稿分送省史志编委和地委、行署领导,有关专家学者审阅,-边发动全体编辑人员座谈总结编纂工作,实事求是地衡量志稿质量,查问题 ,找不足。在各方面修改意见未反馈之前,即开始对征求意见稿进行系统修改和深层次加工。同时,选择出版厂家,开始付印前的准备工作。修改意见反馈后,史志办逐条进行研究,制订修改方案。最后,派专人核实数字,查正交叉重复抵牾问题。边修改边排版。9月1日正式开始付印前的校对。为消灭-切差错,保证成书质量,史志办再次实行定任务、定时间、定质量、定奖惩的校对承包责任制。4个编辑组和总纂组为承包单位,各组皆校全志稿。全志稿分5轮,各组轮流校对。10月底校对工作全部结束。与印刷厂联系,预计1994年5月份出书。

服务时间 上午8:00至下午23:00
在线客服 请发邮件至zzzkty@qq.com,索取资料
在线浏览 在线浏览

上一篇:周口市志

下一篇:郑州市志(共八册)

Copyright © 2012-2020 中国县志网 www.zzzkty.com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县志网工作室 鸣谢私人影院设备公司提供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