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县志

当前位置:首页>>安徽>>文章

六安地区志

发布人:县志网 发布时间:2019/7/19 20:24:13
县志名称 六安地区志
县志作者 六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时间 1997
出版社 黄山书社
装帧 精装
主要内容简介↡↡↡

《六安地区志》序一

何宗新 叶书根

六安地区,向称皖西。这是一方美丽而神奇的热土。为其修志,意义深远。

纵观皖西历史,源远流长。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禹封皋陶后裔于英、六,故六安又称皋城。至西周,部落联盟就地封侯,皖西境内形成英、六、蓼、群舒诸方国。战国末期,楚都迁寿春(今寿县),这里便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数吴楚相搏,楚汉争雄,三国鼎立,西晋及南北朝烽火,五代十国之乱,明李自成起义,清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无不涉及皖西。在古老华夏历史文化大典中,煌煌篇章有我皖西不朽的一页。

横看皖西地域,瑰丽多姿。1797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青山叠翠,碧水长流,岳岗密布,平原坦荡。如此色彩斑斓的天然画卷,为神州大地平添几多春色!她北衔中原,南望长江,位处大别山门户,为兵家必争之地,商贾云集之所,被誉为“金六安”。

细察皖西资源,丰饶富集。因其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带,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光热水资源配合良好,为万物生长繁衍提供了优良环境;水资源尤为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效益;森林资源分布广,藏量丰,经济价值高;动物资源类多品优,开发前景诱人;矿藏资源已探明的有22种、55处,开采潜力很大。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六安地区是“名特产品丰富的亚热带资源宝库。”1980年、1984年中国科协两次各组织40余位专家来皖西考察,他们用翔实的资料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皖西可以建成我国农林牧综合经营基地之一。

历数皖西俊杰,英才辈出。举历代将相有皋陶、孙叔敖、英布、周瑜、吕夷简、吕公著、周祖培、孙家鼐等;推辛亥人物有石德宽、柏文蔚等;列党史英杰有许继慎、孙一中、李特、舒传贤、方运炽、曹渊及著名人物王明等;排一代将星有洪学智、皮定钧、杨国夫、李耀、张贤约、陈先瑞、林维先、徐立清、陶勇、梁从学、曾绍山、滕海清等;述民国要人有朱蕴山、方振武、孙立人、江朝宗、张敬尧等;数文苑群英有文翁、李公麟、吕本中、吕祖谦、蒋光慈、未名四杰——韦素园、李霁野、台静农、韦丛芜及其同仁——李何林、王冶秋、王青士以及著名作家艾煊等。出生于皖西的历朝历代文臣武将,雄立时代潮头,各领风骚;贤达名流,亦为社会中坚,各展风采。勋业煌煌,辉耀千秋。

盛世修志,志载盛世。编纂《六安地区志》,旨在鉴古知今,彰前裕后。目前,皖西人民正以前无古人的气魄和崭新的思想观念,开百代新业,创千世伟绩,尤需鉴古察今。修志存史,无疑将功利长存!在此,我们谨向含辛茹苦、广征博采,精心笔耕的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真诚的谢意!

值《六安地区志》付梓之际,欣然为序。

一九九六年十月

《六安地区志》序二

陈履祥 郑牧民

《六安地区志》即将付梓出版。这是我区历史文化建设中的一件大事。

江泽民同志指出:“编修地方志是我国特有的历史传统,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地方志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夺目之花,也是中华文化的一种载体。它对于中华文化的积累和传承,尤其是“存史、资政、教化”功能的发挥,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皖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山川秀美,物产丰富,人民勤劳勇敢,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沧海桑田,朝代更迭,编修地方志却历代延续,相沿不衰。但是,自清同治《六安州志》以来,竟有百余年的修志空白。一百多年来,六安地区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特别是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亟需修史编志加以记载和总结。为此,六安地委、行署早在1982年就成立了六安地区地方志编纂领导组,负责组织《六安地区志》的编纂及指导县、市的修志工作。修志人员为了完成这部内容广博、门类繁多、时空跨度大、真实程度高的“一方之全史”,广征博采,详咨归询,聚沙集腋,融旧治新,披阅十载,数易其稿,终于完成了这部一百万言的《六安地区志》。这是众手成志、辛勤笔耕的成果,这是集体智慧、呕心沥血的结晶。

《六安地区志》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记史之新,补史之缺,纠史之谬,解史之谜。它观点正确,体例合理,篇目齐全,资料翔实,表述流畅,而且颇具皖西地方特色。它以满怀激情的笔触,在总结历史的基础上,着重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区各条战线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劳动人民的创造成果及其艰难历程。它为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皖西、宣传皖西、研究皖西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为施政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更为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一代提供了一部进行国情教育的生动的乡土教材。

今天,随着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人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强劲涌动,在一万七千多平方公里土地上,六安地区六百多万人民,正意气风发,艰苦奋斗,在各条战线上努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在奔小康的道路上顽强拼搏。他们正以史为鉴,继往开来,谱写新篇章,创造新的辉煌。——这一页页新的历史,更值得我们珍重。

《六安地区志》之所以能如期成稿付梓,是与上级方志部门的精心指导、地区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和修志人员的无私奉献分不开的。值此志书告竣之际,我们谨向为这部志书的编纂、出版付出辛勤劳动的专家和修志人员,致以敬意和谢忱。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

《六安地区志》凡例

一、宗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坚持以事实为依据,记述六安地区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的历史和现状。

二、体裁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以志为主,横排门类,纵述史实。概述、大事记、附录不列编序;各类专志平列设章,按章、节、目层次记述,辅以图表。

三、行文使用语体文(引文除外)、记述体、第三人称。汉字书写,以《简化汉字总表》为准,数字按国家《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书写。计量单位,按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使用。

四、时限大事记、建置沿革贯通古今。各类专志上限因事而异,下限统一定在1985年。

五、称谓历史和近代机构、职务、名称等用原称谓。人物称谓,无论古今,直书姓名。

六、纪年历史朝代沿用原纪年,用汉字;民国纪年用阿拉伯数字。每章、节首次记述时,加注括号公元纪年。新中国建立后,用公元纪年。

七、人物按照“生人不立传”的原则,选录部分古今人物,以卒年排列。为体现革命老区的特点,专列六安地区籍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简表和部分革命烈士英名录。

八、资料主要来源于各部门编写的专业志,地区档案馆的存档文件、地区区划资料和地委党史办的资料,以及有关州志、县志、史书、报刊、调访等方面资料。

服务时间 上午8:00至下午23:00
在线客服 请发邮件至zzzkty@qq.com,索取资料
在线浏览 在线浏览

上一篇:池州地区志

下一篇:亳州市志

Copyright © 2012-2020 中国县志网 www.zzzkty.com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县志网工作室 鸣谢私人影院设备公司提供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