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县志

当前位置:首页>>安徽>>文章

芜湖市志

发布人:县志网 发布时间:2019/7/19 20:24:16
县志名称 芜湖市志
县志作者 芜湖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时间 1993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装帧 精装
主要内容简介↡↡↡

《芜湖市志》序言

芜湖,地处安徽东南,雄踞大江之滨。早在春秋战国即为重镇;元明时期,成为皖南土特产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物资集散中心,浆染业闻名遐迩;明末清初,诞生了一代姑熟画派大师萧云从和世界艺苑奇葩--铁画;清末,列于全国四大米市之一;近代,为皖省对外开埠通商口岸和工业发祥地。在近代、现代革命史上,芜湖志士仁人曾经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篇章;建国前夕,中共芜湖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为接应百万雄师过大江和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新中国成立后,芜湖人民意气风发,艰苦创业,用短短几十年时间,把一个满目疮痍、百业凋零的消费县城改造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沿江港口城市。

编史修志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优良文化传统。早在南宋,就有王著《芜湖志》五卷问世;随后,经元、明、清各代,芜湖曾七次续修《芜湖县志》。此外,还编著有关专志、志略等多部。由于历史的局限,这些方志中难免存在不少时代的糟粕,但它所反映的江城独特的地方特点,所记载和保存的芜湖历代自然和社会的宝贵资料,使我们这次修志前有所稽,后有所传。

芜湖方志最后一次纂修是在1919年,迄今已七十余年。七十年来,芜湖经历了新旧民主革命的洗礼和新旧两种社会翻天覆她的变化,市、县分置,性质由消费性商业县镇转变为现代综合性工商业港口城市,积聚了大量资料,内容极为丰富。由于多种原因,志书长期末修,随着岁月流逝,许多宝贵资料不断散失,其损失将难以弥补。可喜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社会主义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同时,也带来了全国性盛世修志的大好局面。

1982年6月,中共芜湖市委研究决定成立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筹建市志编修事宜。《芜湖市志》的编纂,在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基础上,于1985年春在全市全面展开,历经八个春秋,数易其稿,最后成书为上、下两卷,于1993年正式问世。

《芜湖市志》是芜湖市建市以来首部《城市志》,也是社会主义时代芜湖第一代志书。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本着统合古今、详今略古的原则,用新的体例如实记载了芜湖人民千百年来的革命斗争史;记述了芜湖历代,尤其是建国三十多年来天文、地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纵演发展演变和现状概貌;记下了芜湖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前进中的曲折。既突出了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又记述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地方志编纂是项巨大的学术工程,任务十分艰巨。在起始阶段和整个编修过程中,省地方志办公室十分重视,不断指导;市区各机关、单位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先后积极完成基层、专业史志的编写;参与市志编写工作的全体同志,任劳任怨,勤笔耕耘,不嫌志坛艰苦,乐于默默奉献。在此,我谨代表中共芜湖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向为这项浩繁史志工程付出过宝贵心血和辛勤劳瘁的人们,向市志编写的组织者、参与者、支持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编纂第一部《芜湖市志》乃是全市人民多年的夙愿。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之际,《芜湖市志》的编成面世,如能为现在正在芜湖工作的同志和未来芜湖市的新公民了解芜湖、热爱芜湖、建设芜湖,振兴我可爱的安徽和中华提供依据和借鉴,并且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编纂者将会感到无限的欣慰,同时也是这部志书的编纂目的和意义之所在。

仅此为序。

《芜湖市志》凡例

一、《芜湖市志》坚持存真求实、详今略古的原则,力求客观地反映芜湖市(不含所属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二、上限根据资料和记述需要,尽可能追朔到事物的发端,下限止于1985年底。上卷出版日期以中共芜湖市委书记、市长张平同志的《芜湖市志》序言日期为准,下卷出版日期以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批准出版日期为准。少数内容(含照片)下限至出版日期前止。

三、纪年清代(含清代)以前一般使用各朝代的帝王年号,中华民国时期使用民国纪年,再在括号内加注公元纪年,并省略“公元”和“年”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一律用公元纪年。文中的“解放前”,系指1949年4月24日以前,“解放后”系指1949年4月24日以后(含4月24日)。历史地名、职官、计量,一律用当时的称谓,必要时括号内加注。

四、本志概述,综叙市情,总摄全书,各篇前有无题引言,以提示各篇事物发展的梗概。文体一律用语体文,力求文风严谨、朴实、简洁。

五、人物坚持生不立传的原则,除收录本籍人物外,曾对芜湖有影响与贡献较大的外籍人物,也予以简叙。排列先后,以卒年为序。未立传的烈士列表入志。对在世人物确有必要记述的事迹,则采用以事系人的方法记载。

六、对解放后历次政治运动,本着“宜粗不宜细”的原则,在《大事记》和有关篇章中予以记述。

七、《芜湖市志》共四十篇,分上、下两卷先后出版。

上卷:含本卷目录、序、凡例、芜湖市行政区划图、芜湖市区图、照片、概述、大事记、地理、人口、城市建设、党派群团、政务、公安司法、民政、劳动、人事、军事、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报刊、卫生、体育、宗教、民俗、方言、人物和县、山记略。

下卷:含本卷目录、综合经济管理、工业、交通、邮电、农业、商业、外贸、粮油、海关、税务、金融、财政和附录。

八、资料主要采用各方面档案、图书、历代志书、文献和有关专业部门、当事人提供的材料,编纂时不注明出处。解放后各项数字,全市总的数据以芜湖市统计局资料为依据,其中各专业数据分别由各专业部门提供。

《芜湖市志》编纂始末

《芜湖市志》的编纂,在中共芜湖市委、市人民政府和省地方志办公室的领导和关怀下,经全市修志人员共同努力,辛勤劳动,历经十个春秋,终于成书问世。

芜湖编纂地方志始于南宋,到民国八年(1919)最后一部《芜湖县志》,其间共有5个朝代纂修县志、专志约12次。从1920年到八十年代初的60余年时间里,没有修志。五十年代末期,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人曾倡议修志,芜湖市亦筹谋其事,但未竟其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盛世修志,风卷神州。编纂《芜湖市志》列入了市委、市政府的议事日程。

1982年6月,中共芜湖市委决定成立以市委副书记程介一为主任的第一届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由市委副秘书长唐修明同志兼办公室主任。随即进行了订购工具书刊,征集历代旧志家谱资料,拟定编纂市志规划、《芜湖市志》篇目,建立方志论文索引,编写《新方志如何编纂》教材等准备工作,为全面开展修志奠定了基础。

1984年4月,方平同志主持市地方志办公室工作后,市政府聘为《芜湖市志》总编辑;同年12月,戴位高同志任芜湖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1988年调离〉;1988年6月,赵献瑞同志为市志办副主任,聘为副总编辑。

1985年1月25日,由副市长、第二届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任袁少卿同志主持召开芜湖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第一次全会,通过了《芜湖市志工作规划》、《芜湖市志篇目》和市志编写任务分工。同年5月20日,市政府召开了市直各部、委、办、区、局(公司)及驻芜单位和编写专业志牵头单位负责同志等200多人参加的芜湖市第一次地方志工作会议,会上方平同志传达了省第二次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部署了修志工作。袁少卿副市长强调了修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人员自选、经费自筹、限期完成的要求。会后,各单位选调人员,分别建立了修志领导组、办公室或编写组。6月,市志办以讲修志意义、如何编志以及编纂志书的基本要求、方针原则等7课为内容,举办了有100多个单位160余人参加的全市修志干部学习班,随后派员分赴卫生、文化、城建、化工、建材、一轻、二轻、机械、商业、医药、郊区等系统举办的修志人员学习班授课、辅导。同时,对编纂的各篇专业志,市志办指定专人联系和指导。

1986年,市志进入全面编纂阶段,着重从五个方面积极开展工作:一、依据分类原则,将编写任务分解到各专业志编写单位,并协同该单位研究确定专业志的谋篇设目,使所定篇目基本符合该专业历史发展的客观实际。二、按照上限不限,下限止于1985年的时空要求,广泛征集资料。市志办复印了存放在省档案馆的70柜、2500卷民国时期芜湖县档案资料目录;抄摘了1949至1966年涉及芜湖历史的报刊资料;复印了历代芜湖县志、专志及《芜湖米市调查》等资料;组织、指导各专志的修志人员,分赴有关省市查档案、摘资料,征集了约6452万字历史资料,摘抄了42137张资料卡片,并对资料中出现的史实矛盾进行反复考证,去伪存真。三、按照详今略古、重记当代的原则,组织指导专志编写人员按市志篇目拟订编写条目,采取初写、修改、再全面撰写的方法,写出专业志初稿。四、在各专志形成初稿后,市志办成员配合各专志办,将志稿送请所属单位领导同志审查;召开有领导、老职工、知情人、科技人员等参加的座谈会进行评审,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改,加以提高,确保志书质量。五、创办了不定期出版的刊物《芜湖市志通讯》共12期,及时登载了《交通志》篇目、《轻工志·玻璃搪瓷行业篇》初稿以及资料征集做法和典型资料选登等,加以推广,指导工作。

经过4年多的时间,于1989年4月形成了1000多万字的专业志送审稿,即市志第一稿。此后,市志办对市志篇目作了再次调整修改,组织编写人员根据调整的篇目,对各专业志的第一稿进行浓缩、加工,形成初稿,反馈各专业志牵头单位征求意见,再进行修改。于1991年3月,形成了230多万字的《芜湖市志》评审稿〈即第二稿〉经市政府、省志办同意,1991年4月24日在市铁山宾馆召开了有省市领导、各兄弟市及市辖县志办的同行、专家、主编参加的《芜湖市志》稿评议会。评议会后,根据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市志办就总体结构需调整、局部结构需变动、部分章节资料需增减的实际情况,再次拟定了总纂《芜湖市志》的修改方案,提出了《芜湖市志》分上、下两册出版的建议。经市政府、省志办批准后,再次组积编写人员对市志进行总纂,形成240多万字的送审稿〈即第三稿〉,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分别于1992年12月和1993年4月以皖编志〈92〉021号和〈93〉06号文批准《芜湖市志》上、下册公开出版。

1993年3月,戴锡祥同志主持市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之后,市政府聘为《芜湖市志》副总编辑。为确保市志质量,解决市志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三点措施:一、增设王申南、贺宿芜为《芜湖市志》常务编辑;二、由正、副总编、常务编辑和编辑肖守东、马云潭、张惠琴、赵双华、沙共9人组成3个审稿、校对组,实行“任务到组、责任到人、自查互审、奖惩结合”的方法,对市志进行核实、修改、校对;三、重点对商业、综合经济管理、农业志指定专人负责修改、补充资料和重编。经过大家10个多月的通力合作,辛勤笔耕,对保证志书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编纂《芜湖市志》是一项浩繁的学术工程,全书约有240余万字,内涵无所不包,上下纵贯千年,内容极其丰富。这样巨大的存史之作,能以10年时间成书问世,在省辖市中时序名列第二,主要是由于:一是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历届市长赵衡蘧、肖尚忠、张平和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历届主任程介一、袁少卿、阮治源、田维谦对修志工作十分重视,亲自听取汇报,讨论、解决修志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解决人员编制、办公用房、出版经费等事宜,有力地保证了修志工作的健康发展。二是上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指导与关怀。副省长杜宜瑾参加1991年4月24日召开的《芜湖市志》评稿会,并作了重要讲话;省政府及省志办历届领导张恺帆、杜宜瑾、吕秋山、徐则浩、王鹤鸣、汪世明及业务指导处处长晁文璧等对编纂《芜湖市志》的质量问题给予帮助,并多次来芜指导编纂事宜;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梅冠华对编纂《芜湖市志》也给予支持和关心;分管地方志办公室工作的副市长丁光涛和市委秘书长戴训修、市政府秘书长黄健文、市政府副秘书长陈献等多次过问市志工作,给办公室同志很大鼓舞。三是各界专家、学者、同行及全市修志者的关心和辛勤劳动。承担和参与全市专业志编纂的市直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亲自抓,并帮助解决修志中的关键问题;安徽师范大学正、副教授陈怀荃、王长荣、孙毓飞、闵煜铭、孟庆惠等亲自编写、审阅市志中的有关篇章;全市参与修志的1000余名同志,在繁忙的修志中,不讲报酬,不计名利,辛勤笔耕,甘于奉献。总之,在《芜湖市志》编纂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与指导,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芜湖市志》是芜湖一代信史,又是芜湖今古之概览和百科全书。它时间跨度长,内容涉及广,编纂难度大,作为编者,苦攻十载,力求写好。由于编者经验匮乏,水平有限,疏漏差错在所难免,恳请读者鉴核扶正。

芜湖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1993年12月30日

服务时间 上午8:00至下午23:00
在线客服 QQ 2311844863
在线浏览 在线浏览

上一篇:宣城地区志

下一篇:滁县地区志

Copyright © 2012-2020 中国县志网 www.zzzkty.com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县志网工作室 鸣谢私人影院设备公司提供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