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县志

当前位置:首页>>安徽>>文章

徽州地区简志

发布人:县志网 发布时间:2019/7/19 20:24:18
县志名称 徽州地区简志
县志作者 徽州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时间 1989
出版社 黄山书社
装帧 精装
主要内容简介↡↡↡

《徽州地区简志》序一

徽州东邻浙江,西邻江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境内层峦迭障,河溪纵横,黄山、白岳簇立云间,峥嵘挺拔,锦绣连绵;新安江奔流于山谷盆地之间,波光潋滟,晶莹如玉;太平湖静卧于黄山北麓,宛若明镜,澄净如练。

在这块山青水秀的土地上,徽州人民创造出歙砚、徽墨、祁红、屯绿等驰誉中外的名特产品;孕育出足迹遍布天涯,称雄商界达300余年的徽商;培养出方腊、朱升、渐江、程大位,戴震、王茂荫、黄宾虹、陶行知等著名人物,造就出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朴学、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等独具特色的“新安文化”。近百年来,徽州众多的仁人志士和革命先驱,为了人民革命事业,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建国后,全区人民历经曲折,团结奋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编修地方志,旨在存史资政。《徽州地区简志》是一部光辉灿烂的徽州历史记实。它以翔实的资料,记载了徽州建置以来自然与社会的变迁,反映了建国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概貌。它还以整卷的篇幅记载了徽州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事业发展的情况。它为我们认识徽州,振兴徽州提供了历史依据,是鼓舞人民,教育后代的生动教材。

《徽州地区简志》的出版,是徽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我表示衷心的祝贺!我们要感谢地方志办公室的全体同志,为徽州人民办了一件好事!对他们数年来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徽州人民是不会忘记的。这部志书是各方支持,通力协作的产物,是集体心血和智慧的结晶。我谨向关心、支持这部志书编审,出版的同志表示敬意。志成之际,欣然命笔,以抒贺忱,是为序。

中国共产党安徽省徽州地区委员会书记胡云龙

《徽州地区简志》序二

徽州自古以山水之美、林茶之富、商贾之多、文化之盛而蜚声海内,素称“东南邹鲁”。有志于志者,千百年来比比皆是。梁萧几《新安山水记》、宋罗愿《新安志》、清赵吉士《徽州府志》,均为徽州志坛之佼佼者。道光以后,志事逐渐废置。学敏初至徽州,即多方寻求府志,每惜清道光志后,府志已失修150余年。近百年来,社会经历翻天覆地变化。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日新月异,取得巨大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方志旷时不修,文献流失,史料残缺,势必影响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1982年下半年,中共徽州地委、徽州行署决定成立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开展修志工作。1985年初,着手《徽州地区简志》的编纂,历时四个春秋,经过数百人的辛勤劳动和各方面的支持,终于纂成。

《徽州地区简志》是一部具有社会主义时代特点的新志书。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详今略古,立足当代,着重记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条战线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它充分反映本地区的优势和精华,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有助于各级领导、各行各业的干部认识徽州发展前景,从而为振兴徽州经济,实现“旅、工、农”的经济战略设想发挥积极作用。

我们的祖先曾在这块土地上,创造出光辉的业绩,在20世纪80年代的今天,徽州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征途上,必将以志为鉴,继往开来,开拓奋进,谱写出新的篇章。值此《徽州地区简志》出版之际,略赘数语,以志祝贺。

安徽省徽州地区行政公署专员张学敏

《徽州地区简志》序三

中国方志,源远流长。盛世修志,乃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治安定团结,经济蓬勃发展,为编纂新地方志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徽州地区的修志工作,于1982年7月起步。1985年初,正式着手《徽州地区简志》的编纂。四历寒暑,三易其稿,终于告成。

旧时省志、府志、县志所记内容各有侧重,新中国地区一级作为省派出机构,同旧时州府建置又有区别。因此,地区简志同省志、县志的差异较大。省志以涵纳博大见胜,县志以述事详备为贵。地区简志作为一方的重要文献,同样具有自成系统的基本特征。

《徽州地区简志》以1987年的行政区划为范围,内容涉及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物等各方面。坚持详今略古,突出重点,以记述现状为主,力求简化层次,注重反映概貌。地区简志是志苑中的一个新志种,缺少现成模式和经验。因此,《徽州地区简志》在编纂过程中,坚持实践第一和群众路线的观点,不断摸索总结,反复修改完善,但成功与否,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徽州地区简志》从编成到付梓,一直受到中共徽州地委、徽州行署领导的重视和关怀,得到地区各部门和县市政府的广泛支持与协作,并得到省内外诸多专家的指教和帮助,在此,谨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徽州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任耿树谷

《徽州地区简志》凡例

一、本志以记述现状为主,适当追溯历史,把编纂重点放在建国以来,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各个主要时期,突出时代特点与地方特点。

二、本志采用记、志、图(照片)、传、表、录等诸形式,以志为主体,反映风物的照片集中置于卷首,图表随文设置。

三、本志为类目体结构,依据行业性质,并类记述,对带共性的管理工作和事业,一般从略或不记。

四、本志门类不求大小齐全,只注重反映概貌。概述、大事记为全志之纲;按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物顺序分列14个人类,并置附录。

五、本志上限简溯建置之始及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87年。

六、本志只设《人物简介》,选介有影响的人物主要生平事迹,不设传记和年表。

七、对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本着“宜粗不宜细”的原则,适当集中,设《重大政事》记述。

八、本志采用的资料,主要来自各级档案、图书部门的藏籍、历代旧志、文献,和有关专业部门、当事人提供的材料,编纂时一般不注明出处。建国后各项统计数据,除少数专业数据为部门提供外,均以地区统计局资料为依据。

九、历史纪年、地理名称、历代政府和官职,采用当时习惯称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采用历代旧纪年,加注公元纪年,古地名加注今地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简称“建国后”),以公元纪年。计量单位依历史习惯记述。

《徽州地区简志》编后记

1984年11月,在参观、考察外地修志经验后,经徽州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研究,着手《徽州地区简志》编纂工作,至1988年12月定稿付梓,历时四载。其间,曾五修篇目,三易其稿,大体经历三个阶段:1984年11月至次年12月,收集资料,编写专业志稿;1986年1月至次年3月,组织分纂,合成初稿;1987年4月至次年4月,总纂加工,完成评议稿。评议后修改送审,于1988年12月定稿。

几年来,我们对编纂地区志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经历了一个不断实践,逐步认识的过程。依靠党的领导,坚持群众路线,做好基础工作,严格编审程序。1985年春,地委、行署先后发文,召开会议,向地区直属机关作了动员、部署,地直72个单位,近200人先后投入收集、编写资料稿工作。至年底,90%以上的单位完成了任务,报送资料稿140万字。1986年初,以办公室编辑力量为主,辅以特约撰者,经过一年时间,于1987年3月写成43万字的《简志》初稿。1987年4月,采取抽调、特约等方式,组成8人总纂班子,对初稿进行全面修改、加工,于1988年4月完成37万字的评议稿。同年5月,省志办在屯溪主持召开《徽州地区简志》评稿会,省人大副主任、省地方志编委会主任苏桦等领导同志亲自主持了会议,一批专家学者和各地市志办主任、主编出席了会议。评稿会后,进一步作了修改、校核、补充,写成送审稿,并经地区编审组及省地方志办公室审定。

《简志》由何警吾、吴元超、翟屯建任常务编辑,自始至终参加编写、审稿工作。何警吾任主编,负责统编、定稿。王大有、徐冬生,汪伯琹、金义声、蒋连等同志为编辑,先后参加一、二稿或三稿部分志稿的编写和校核工作。

今天,当这部志书呈现在读者面前时,我们深深感到,它是领导关心、专家指教的结果,是部门配合、同行帮助的结晶。徽州地委、徽州行署和省地方志办公室的领导同志,始终给予莫大的关怀、鼓励和支持;湖南、内蒙古、浙江及本省的一些地市县的修志同行们,先后来徽州传经送宝、交流经验;地区各有关部门、县市政府、志办,积极提供资料,热情帮助。

编纂过程中,全国地方志协会副秘书长、省志办副编审欧阳发,多次帮助审查篇目和部分志稿;安徽师范大学副教授孙毓飞、徽州师范专科学校副教授陈观林,分别撰写了《地理》及《方言》有关部分;同济大学洪偶、复旦大学巴兆祥、省文物管理局张宏明等,分别提供了“氏族”、“文献书目”、“馆藏文物”资料。安徽师范大学教授陈怀荃、安徽大学副教授林衍经、省志办副编审晁文璧及业务指导处的专家们,先后帮助审阅志稿,并提出很多有益的意见。应地区地方志编委会聘请,徽州师范专科学校教授秦效成担任《简志》文字顾问,对送审稿作了修订和审改。吴庆权、方满堂、叶良彪、潘敏之、曹兆昌等,曾参加部分评议稿的编写、考证工作。邵之惠应邀负责志书的装帧设计。汪扬、黄祖惠、黄永湘,胡国鑫等帮助筛选并提供部分照片。这里,我们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我们的人力、水平有限,加之史料残缺,时间紧促,差错遗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和方家批评指正。这部志书如能在存史资政、服务现实中起到一些作用,我们也就感到莫大满足和欣慰了。

编者

服务时间 上午8:00至下午23:00
在线客服 请发邮件至zzzkty@qq.com,索取资料
在线浏览 在线浏览

上一篇:安庆地区志

下一篇:铜陵市志

Copyright © 2012-2020 中国县志网 www.zzzkty.com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县志网工作室 鸣谢私人影院设备公司提供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