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县志

当前位置:县志网>>安徽>>文章

金寨县志

发布人:县志网 发布时间:2019/8/8 9:50:42
县志名称 金寨县志
县志作者 金寨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时间 1992年4月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装帧 精装
主要内容简介↡↡↡

《金寨县志》序言

盛世修志,志昭千秋。金寨县建县59年的第一部县志问世了,这是全县60万人民值得庆贺的大事。

县志,是“鉴前世之盛衰,考当今之得失”,俾后人“前有所稽,后有所鉴”的具有一县特色的百科全书。《金寨县志》力图按照人民为主、经济为纲、详今略古、放眼未来的指导思想,详实、客观地记述金寨的地理风貌、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风俗、习惯、人物、胜迹等各方面的演变、沿革,上溯千年,纵横百里,是一部科学性、思想性、资料性三者合一的新方志。我们深信,《金寨县志》将为全县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政务治理诸方面提供历史借鉴,为各级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以有益当代,荫及子孙,造福人民。特别是老区的光辉史绩,更能激励全县人民为振兴金寨、繁荣山区,作出更大的贡献。

值此《金寨县志》出版之际,我们谨代表中共金寨县委、金寨县人民政府,向为县志的编纂出版付出了心血的领导、专家、学者和全体编纂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谢忱!

新志面世,感慨万千,岁月流长,沧海桑田,是非得失,自有公论。应编者嘱,谨书此文,权以为序。

陶芳侯

潘忠余

曾宪之

1990年3月

《金寨县志》凡例

一、本志是民国21年(1932)建县以来的第一部县志,各门类、各专业力求承前启后,统合古今,上限因事而异,适当上溯,下限至1987年,个别有所延伸。

二、本志按照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存真求实的原则,实事求是地记述本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突出革命老区、水库库区、贫困山区等地方特点,反映时代特色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成就、经验、教训,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历次政治运动,记入大事记和有关章节。

三、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横排门类,纵写史实。志书首设地图、照片、目录、序言、凡例、概述、大事记;中以章节目层次记述各项专业;尾设附录、编后记等。

四、按照“生不立传”原则,人物传略只记已故人物。对各项事业发展有贡献的已故和健在人物,列入有关人物简表,或采取以事系人的方法写入有关章节。

五、本志记事,除引文外,用语体文、记述体,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简化字。

六、民国以前历代纪年用汉字,民国时期纪年用阿拉伯数字,各章节首次出现时均加注公历纪年;新中国建立后用公历纪年。农历记时用汉字,公历用阿拉伯数字。

七、民国18年(1929)以来,县境先后建立过工农革命政府(苏维埃)、立煌县政府、金寨县民主政府,在时间上有并存交叉的情况,金寨县人民政府成立后,体制、名称多变,记述中分别使用当时称谓,必要时加注释。

八、本志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个别地方沿用旧制时用括号加注说明。民国时期货币未另注名称的均指法币,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按新人民币计算。

九、本志所用资料,来自各有关档案馆、图书馆和六安、霍山、霍邱、固始、商城等旧县志以及县直属机关单位、各界知情人,行文中一般不注明出处。新中国建立后的统计数据,主要取自统计部门资料。

《金寨县志》编修后记

80年代,盛世修志。1982年秋以来,经过8年不懈的努力,终于编纂出建县后的第一部县志。这是多方面集体智慧的硕果。

1932年10月建县,至今已59年,先后四次修志。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立煌县志馆成立,草拟县志篇目,至1946年全县4区24个乡镇中有17个乡镇搜集了部分资料,共约40万字。

1958~1959年,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金寨县人民委员会主持编写《金寨县志》,成草稿10万字。

1973年,中共金寨县委提出编写《金寨县志》,由原副县长王西夫主持,3月成立县志办公室,拟订县志篇目,收集县情史料,编印《金寨大事记》和《金寨革命史简编》。

本次修志,从1982年起至1990年,经历了筹备、征集资料、编写和县、地、省三级审稿几个阶段。

1982年为筹备阶段。根据省、地部署,9月成立县志编纂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县委副书记何宗新为编委主任,副县长曹承芳、县政协副主席顾旭、县委办公室副主任王行才为副主任,委员9人。县志办主任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袁传怀兼任,副主任为倪方六、解厚江。办公室派出干部参加全省第一期地方志培训班和六安地区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的赴江苏省如东县等地参观学习。同时,通过各种会议向全县干部、群众宣传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工作。

1983~1986年为集中全力收集资料阶段。本县1932年建县前分属安徽、河南两省的六安、霍山、霍邱、商城、固始5县,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区域,抗日战争期间是安徽省政府驻地。由于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档案等文字资料十分缺乏;新中国成立后的30多年,很多单位和行业的资料相当零散。因而这次修志,资料的收集、查阅、整理工作,任务艰巨。1983年1~5月,经多方面征求意见,反复修改,铅印出《金寨县志征集资料篇目》和县志工作规划,县委、县人民政府及时批转下发,还颁发了征集县志资料布告。县志办工作人员和聘请的离退休同志,向各界知情人征稿,收集乡土资料,查阅家谱,到省内外档案馆、图书馆查阅档案、书刊资料,并复印了几部旧县志。1984年11月始,发动县直等单位编写专业志、部门志。1985年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徐为文兼志办主任。8月,县志编纂委员会及办公室成员调整,因何宗新同志已任县委书记,我受命任编委主任,聘请顾凤成等5位同志为县志顾问,委员增至13人;县志办主任黄守安,副主任朱庆有、倪方六。同年6月,县志办编写的《金寨概览》铅印发行,同时编委进一步组织发动编写专业志。县委、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十分关心和重视,多次深入各单位宣传督促。其间,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11次培训专业志、部门志编写骨干,参加培训的人员认真学习社会主义理论、修志基础知识和有关政策,明确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修志的指导思想,按照志书体例突出时代精神、地方特色和专业特点,推行责任承包,表彰先进,兑现奖惩,有效地加快了编写专业志、部门志的进程。

1986年5月,《金寨县志·大事记》初稿印成,发往县直、区乡征求意见。同月,六安行署在本县召开地方志工作会议,我县汇报了发动编写专业志工作情况,展出50多个单位写出的全部或部分专业志、部门志初稿,得到与会同志的好评。经过四年的努力,县志办直接收集各类资料近4000件、约1000万字,出刊《金寨志讯》11期,约10万字,为《安徽经济年鉴》、《安徽省情》等书刊编写县情资料多篇、3万字。县直80多个单位、200余人共调访、摘录资料2000万字以上,有50个单位向县志办提供专业志或部门志50部、603万字,35个单位提供资料174万字,为县志编写提供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资料。

1986年下半年~1990年第一季度,为编写初稿、评议稿、送审稿阶段。1986年6月,为加快修志步伐,完成初稿编写,县长办公会议决定我担任《金寨县志》主编,曹承芳、黄守安、朱庆有、倪方六为副主编。其后,参加县志编写的同志,按照县志初稿编写篇目分工编写。1987年第二季度基本完成初稿。这部初稿是六安地区最早编出的县志稿。

1987年5月,县人民政府发文邀请有关人员组成审稿小组,委托顾旭、郑鸿章等同志分工负责,审议县志初稿。县直各单位负责人、各行业的行家、知情人也参加了审议。历时两月,共有500余人次参加研讨,提出各种修改意见1000余条。初稿是根据专业志、部门志分头编写的,未及总纂。因此,部门志痕迹普遍,交叉重复颇多,有资料长编的性质。8月,为加强、充实编审力量,县政府聘请县志编委顾问顾旭、编委郑鸿章两同志为《金寨县志》特约编审,对编委会负责,与黄守安、朱庆有组成编审组,全面审查志稿,担负志书的编修、审定工作。根据对初稿审议意见,办公室整理出评议稿篇目,并得到省、地志办的指导,由44章调整为33章,在总体设计和体例方面向前跨进了一步。

1988年1月,第三次编委扩大会议决定下限由1985年延伸至1987年。5月,县人民政府决定将编印出评议稿,召开评议会列入政府本年度十件实事之一。当年19月下旬,召开《金寨县志稿》评议会议。省志办副主任王亚洲,业务指导处副处长、副编审晁文璧,编辑梅森,六安行署常务副专员陈昌茂,行署办公室主任涂瑞林,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副编审贾道权,总编高尚和其他编辑,以及兄弟县、市办公室主任、编辑,特邀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中文系周厚勋、孙毓飞、孟庆惠副教授出席会议。县委、县人大、县人民政府、县政协、县纪委领导成员和县志编委、顾问到会听取评议。评议会对县志评议稿给予充分肯定,一致认为全志观点正确,体例完备,资料翔实,文风端正,文字简洁,有地方特色,是本省较好的一部县志评议稿。同时,与会者又坦诚提出很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并建议成立县志总编组,总纂志稿。

评议会后,县委、县人民政府

服务时间 上午8:00至下午23:00
在线客服 QQ 2311844863
在线浏览 在线浏览

上一篇:霍邱县志

下一篇:霍山县志

Copyright © 2012-2024 中国县志网 www.weidongqu.com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县志网工作室 感谢族谱查询网提供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