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县志

当前位置:县志网>>安徽>>文章

庐江县志

发布人:县志网 发布时间:2019/8/20 9:01:01
县志名称 庐江县志
县志作者 庐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时间 1993年5月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装帧 精装
主要内容简介↡↡↡

《庐江县志》序一

《庐江县志》逢盛世付梓,是庐江人民的一大喜事,是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的又一成果,我为此感到欣慰。

庐江素为“江淮名区”,地沃物繁。但在历史上,农业固守陈规,旱涝灾害频仍,交通闭塞,成为穷乡僻壤,封建社会制度造成劳动人民号寒啼饥,哀鸿遍野,鹑衣百结,满目疮痍。建国以后,庐江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驱穷革弊,经济建设取得可喜进步,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古老的庐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富民兴县,振兴庐江,仍须发愤图强,革故鼎新。庐江是皖中农业大县,农业经济具有一定的基础,水利条件已有改善,交通状况将有较大改观,地下地上资源丰富,矿藏种类多,储量大,可谓得天独厚。文翁故里兴教好学具有渊远历史,七十年代后科学文化蔚起,形成可喜新风。庐江人朴实、勤奋、有志气、人才辈出,潜力无穷,经济振兴是大有希望的。

编史修志,旨在认识和研究国情、地情,记述历史的发展规律和成败得失,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史料。新编《庐江县志》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以新的观点、新的方法、翔实的材料记载千余年来庐江沧桑之变,记载庐江人民反抗压迫剥削的斗争始末,记载建国后庐江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建设业绩,是一部纵述历史,横陈现状,汇古今盛衰荣辱,集一地是非曲直的县情全书。它有助于我们研究国情,熟悉县情,鉴往知来,择善而从。因此,要利用县志为资政服务,理清思路,兴利除弊,使领导决策转向科学化,为庐江的经济发展开拓新的领域;要注意研究市场信息,用科学技术开发农业,协调工农、城乡关系,使农、林、牧、副、渔业多种经济全面发展;充分利用地下资源的优势,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县级工业和乡镇企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加快经济建设步伐。要始终如一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利用志书,结合县情,经常对人民进行革命优良传统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激发爱国爱乡之情,奋发向上,开拓进取;以弘扬历史优秀文化,涤浊扬清,启迪后贤,使之“去恶而趋善,舍邪而就正”,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素质。

新修《庐江县志》粗细相间,瑕瑜互见,这和改革一样,要探索,要创新,要经得起实践检验。我希望全省陆续不断地有无愧于我们伟大时代的更多更好的新志书面世。

遵故乡人民嘱托,此文权作为序。

卢荣景

1992年1月16日

《庐江县志》序二

1991年秋,欣悉庐江新修县志告成,承嘱为撰序。坚辞未荷同意,谨陈数语志盛,并伸祝贺之忱!

修志为明时胜事,人生难得一遇。地方志八千余种,其书亦非随时随地可得。忆幼年偶见《庐江县志》,后就学县立第一高小,尝摘取资料作本地风光的讲演。校长陶尔侯先生谓可补乡土教材之不足。是为平生接触并利用地方志的开始,忽忽已七十余年。三十年代初,为词人晏殊父子、张孝祥、吴潜……等作评传、年谱或述评。时客居省会安庆,常就省立图书馆或赴南京龙蟠里图书馆借阅地志。翻检渐多,既惊为古籍史部之瑰宝,亦发现其不足之处,下焉者不但体例不纯,且芜滥多误。适有李君撰《庐江风土志》载于省图书馆之《学风》月刊,内容诸多错误。旅省同乡惧其以讹传讹,嘱为文纠正。遂撰《正讹》一篇,经编辑部商得双方同意,略去关于文字的指摘,将订正事实部分发表。即此一事,可见旅外人士对家乡修志向来至为关心。抗日战争期间,省县修志皆停顿。及抗战胜利,我县始编印《庐江文献初编》及《二篇》各一册,为修志准备资料。按我幼年所见县志为最晚之续修本,刻于1885年(光绪十一年),新志记载闻以1985年为下限,前后时间相距已及百年,可见修志一次之不易。

新中国建立以来,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与倡导下,新修地方志事业曾于五十年代中期起步,但经“文化大革命”中断多年,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后,修志工作始在全国普遍展开,庐江亦迎头赶上。其全部历程约分三个阶段,即大胆创新,放手修改和反复审定。地方志为记载某一地区有关自然、社会、人文各方面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著述,具有存史、资治、教化之功能。经过历代修志者的努力,累积了诸多经验。但时代不同,要求亦变,自不能陈陈相因。庐江新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体贯彻于修志的每一环节。首先表现在其体例的突破常规,不仅详今略古,更能除旧更新。人物方面,已不见大批甚至几卷有氏无名的所谓节妇;人口方面,旧志一般只寥寥数语述及。新志却特列专篇,细分章节,详述其民族姓氏,发展分布以至普查控制。全志就自然和社会各方面,如:地质、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矿产、能源、水利、交通、农林、工商、金融、赋税,以及文化教育、城镇建设等皆旧志所未及或未详者,予以新的科学论述。秉笔诸同志意气风发,在广泛采访,掌握资料的基础上,兴酣墨饱地成稿百万余字。这是一个巨大的收获。

1988年6月,各有关方面群贤毕集,再予评议,一致肯定这一丰硕成果。修志领导暨秉笔同志则虚怀若谷,认真研究所提意见,而进入放手修改阶段。按“起草”与“定稿”的要求不同,前者不嫌繁富而后者则重在求精。于是不惜改变结构,大刀阔斧,对其可有可无或取材欠妥以至辞浮于义者,悉予削改。由博反约,益见精练。凡得数十万言而大功基本告成。继此又进入反复审定阶段,特组成审稿班子,负责从思想内容到语言表达,都加以严格检查斟酌。除查考可疑事实,重检称引资料外,并对个别篇章进行补充甚至重写,如方言篇即其一例。自1989年开始至次年终审凡三次,而修改则连前共达五次。群策群力,使一部既承前志精华又具时代和地方特色之庐江新志卒底于成,洵为建国以来之盛举。其中不仅有关经济等多方面的记载,可作今后地方事业发展的参考依据;尤其晚清抵抗帝国主义侵略为旧志所未及收录的一些名将,如:出师朝鲜阻日侵略的吴长庆;甲午之战壮烈殉国的海军提督丁汝昌;镇南关抗法大捷而政府求和,悲歌“兄弟一军归故里,河山百战送蛮夷”的潘鼎新。这些人物的英雄事迹,皆大有助于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我少小离乡求学,中岁旅居各地工作。建国以来,竟未暇一履故土,时深怀乡之情。喜闻本县修志并承以学术委员见命,敬恭桑梓,义不容辞,自忖从1906年入世以来,所有耳闻目见者在时间上正合于修志之需要。游踪所至,偶有一得与故乡有关者,如:多与各地人士接触,因而得知哪些是地方字和庐江口语中尚有少数字不读入声之故。在东川白沙见馋岩大字,称誉兴学者为“今之文翁”,因知吾乡文翁化蜀影响之深远。诸如此类点滴,似亦可作不择细流之助。不料限于种种条件,献替无多。甚至评议盛会,适因病未能参加,仅陈书面意见而未尽欲言,尤深惭悚!

当前,一部社会主义新型的庐江县志已陈献在读者面前。作为长期旅外而又时切乡思的庐江老民,自以为亦与有光荣。倘承广大读者在肯定成就同时,进而匡其不逮,使其得列于史志宝库,更好地为祖国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则不仅符合致力编审者精益求精之旨,也是热爱故乡,关心地方新志者之所感望!

宛敏灏

1991年11月

于芜湖赭山安徽师范大学

《庐江县志》序三

新编《庐江县志》在省、地领导亲切关怀与业务部门具体指导下,经编辑人员呕心沥血,屡易其稿,终于纂修成书,出版问世,成为本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之一。

庐江县位于安徽省中部,介于江淮之间,古为“庐江郡治”,素称“繁庶沃壤”。庐江源溯千余年,历史悠久,纵横百里,资源丰富,山川俊秀,人杰地灵。新编《庐江县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实事求是地记述庐江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系统地反映庐江面貌,是一县的百科全书。

新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立足当代,详今略古,强化政治性记述,突出地下资源的优势和地方名特产品,浓墨重记建国后庐江人民同心协力,治穷致富,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造山河,不断改善生产条件,使工农业生产日益振兴,文教卫生事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逐步提高。

庐江是早期革命活动老区之一,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为解放全中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先后有马哲聪、张守仁、孔金胜、黄志江等一千七百多名英雄儿女英勇献身,他们的革命精神永放光采,激励后人。庐江是文翁故里,好学习,重教化,人才辈出,人文蔚起。古有王蕃、周瑜等文才武将,近现代的精英也不乏其人,有的以大义救国闻世,有的以文采出众而扬名,有的施政一方,政绩卓著,有的勤于平凡岗位,为人民默默无闻地奉献,无论是身居斗室的科教文卫工作者,还是在车间、田头辛勤劳动的工人、农民,分布在县内县外的仁人志士,都为社会主义建设建立了不朽功勋。

纵观全志,资料广征博引,反复考订,据事实录。记述寓成功过失,分是非曲直,彰盛事,志伟绩,展示经验教训,反映客观规律,文字简明通俗,竭力反映时代特点、地方特点和行业特点,是一

服务时间 上午8:00至下午23:00
在线客服 QQ 2311844863
在线浏览 在线浏览

上一篇:含山县志

下一篇:无为县志

Copyright © 2012-2024 中国县志网 www.weidongqu.com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县志网工作室 感谢族谱查询网提供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