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县志

当前位置:县志网>>安徽>>文章

含山县志

发布人:县志网 发布时间:2019/8/20 9:13:40
县志名称 含山县志
县志作者 含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时间 1995年12月
出版社 黄山书社
装帧 精装
主要内容简介↡↡↡

《含山县志》序一

欣悉《含山县志》编成,殊堪庆贺。在新志即将问世之前,县志编委会嘱余作序,再三推辞难却,遂捉笔勉而为之。

含山自然条件优越,东近长江,西临巢湖,界于江湖之间。水陆交通便捷,合裕公路贯穿其境。县南河网纵横,自古为鱼米之乡;北部山丘起伏,林壑优美。田园沃土,山水秀丽,人民勤劳智慧,社会风尚淳朴。

含山幅员虽小,然历史悠长。从境内多处地下出土文物考证,在远古年代,这块土地上就有中华民族祖先繁衍生息。春秋时期,伍子胥过昭关的历史事件,就发生在现今县城以北的一个山口。这里人杰地灵,人民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1929年,中共含山第一个党支部在福山张什一成立。抗日战争期间,含山是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的皖江根据地的一部分,人民子弟兵—和含支队活跃于广大乡镇。500多名英雄儿女,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先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共含山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飞快发展,经济结构得到调整,传统农业逐步改革,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县内工业阔步前进,1988年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三分之二,农业连年丰收,社会各项事业兴旺,人民生活逐年提高。

为了发扬我国盛世修志的优良文化传统,县人大常委会于1983年作出决定,编纂社会主义时期的《含山县志》。新编的县志,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完全用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记载了含山的历史和现状,重点记载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含山人民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丰功业绩。志书不但介绍了含山过去所取得的成就,而且客观公正地记载了历史上遇到的种种挫折和失误。历史是一面镜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部好的志书,就是一个地方政治、经济、社会的缩影。她必将在资政、存史、兴利、教化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以出生和成长在这块土地上为荣。“狐死首丘,故乡安可忘?”我深深眷念着故乡的热土,衷心感谢故乡人民,各级领导,为建设家乡,造福人民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含山县志》的编纂是一项浩繁的文化和历史的系统工程,全体编纂人员数年的辛勤劳作精神可钦,希望能利用好这部县志,作为爱县爱乡的乡土教材,教育青少年一代,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为建设家乡,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业绩。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 陈基余

1994年5月

《含山县志》序二

新编《含山县志》历经数载,即将付梓问世。这是全县41万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盛世修志,是我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古人云:“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一部县志有助于人们了解当地的历史沿革、境域变迁、发展历程、建设成就及人文习俗、名胜风光、轶事遗闻;有助于当地的领导者吸取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更好地决策现在,规划未来;有助于教育后人,不忘历史,珍惜今天,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可见,编史修志,功在当代,惠及子孙。

含山自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修首部县志,至今已修过七部县志。距今最近的县志是民国20年县人张学宽编撰,可惜稿本失传。七次修志,每次相隔不过几十年,但最后两次修志稿本未能刊印,以至失传,此间,既有战乱频仍的干扰,也有时势变迁的延误,是以为憾。

新中国建立后,四十余年弹指一挥间,勤劳智慧的含山人民,为改变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使含山河山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全县人民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开拓进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至1993年底,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2亿元,比1949年增长36倍,其中工业总产值8.63亿元,农业总产值3.37亿元,分别比1949年增长182倍和11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8亿元,比1949年增长35倍;财政收入4019万元,比1949年增长31倍。全县政治安定,市场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正在向小康目标迈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含山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实事求是地编修一部社会主义时期的新县志,是时代的要求,是人民的期望。

新编《含山县志》力求全面、系统、唯物、辩证地反映含山的历史和现状。许多仁人志士为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在这项浩繁的文字工程中,渗透着各级党政组织以及省、地方志部门的关心和帮助,凝结了全体编纂人员十多年辛勤工作的心血和汗水,也熔铸了全县人民以及在外地工作的含山籍同志和在含山战斗、工作过的同志的热情鼓励和大力支持。为此,我们谨向所有为《含山县志》的编纂、出版付出劳动、给以帮助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含山的历史应由含山人民来写,含山的未来要靠含山人民来描绘。我们深信,勤劳智慧而又坚强勇敢的含山人民一定能以史为鉴,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中共含山县委书记  黄荣华

含山县人民政府县长 罗诗贵

1994年5月

《含山县志》凡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实事求是记述本县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

二、本志运用章节目层次结构,共设32章,采用语体文记述体。概述总摄全篇,有叙有议,大事记采用编年体和记事本末体,其余横排门类,纵述史实。

三、本志通贯古今,详今略古,上限因事不同相应延伸,下限至1988年,个别事物延长至志书搁笔。

四、人物志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立传者是著名的革命烈士和有较大影响的已故知名人士,以及个别反动人物。入传以本籍为主,兼顾客籍。另立表简介了一部分在世人物和已故人物。

五、志文中出现的“建国前”、“建国后”统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后。

六、历史纪年,清以前用帝王年号纪年;民国年间用民国纪年均括以公元纪年;建国后用公元纪年。公历年、月、日为阿拉伯数字,文中所出现的“20年代”、“30年代”、“80年代”……,凡未注明所属世纪的,均为本世纪年代。

七、地名、历代政权和官职称谓,沿用历史通称;涉及古今地名不一致者,加注今名。

八、建国后各项数据一般采用县统计局统计资料,统计局没有的则用有关单泣的数字。

九、计量数据及计量单位均尊重当时历史习惯,不予换算,除已注明公制的外,其余都是市制。

十、全志资料主要录自省、市、县档案馆、图书馆和有关部门编写的专业志资料,编纂时一般不注明出处。

《含山县志》编后记

新编《含山县志》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得到县直各部门和区镇的大力支持,历经13个春秋,五易篇目,三易其稿,经省、地、县三级审定后,付梓成书。

1982年7月7日成立含山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和县志办公室,陆续配备业务干部,1983年4月4日县第八届人大常委会议正式作出《关于编修<含山县志>的决议》。随着机构和人事变动,县志编委会成员调整过7次,召开8次编委会议。13年来,主要经历四个阶段:宣传发动,征集资料,编写成篇,修改送审。阶段间也不是截然分开,有穿插,有侧重,结合进行,时间上大体可以这样划分:

1982年底至1983年,主要是宣传发动。这一阶段,县志编委会数次召开县直各部门和区镇负责人会议,动员各有关单位建立修志领导小组,编写专业志,为编修新县志提供资料。县委书记亲自到会讲话,同时印发《关于征集编修<含山县志>资料的通告》,给含山籍在外地工作的老干部写信,编印《含山史志情况》,多方发动。与此同时,先后召开全县方志工作会议四次,广泛深入发动。

1984年至1990年,主要是征集资料。这一阶段,全县有84个单位成立编写小组,抽调230多人参加修志工作,其中有74个单位编写了专业志,其余为县志搜集提供部门资料。为使参修单位熟悉方志业务,少走弯路,县地方志办公室拟订县志篇目,按篇目要求列出细目分解给各单位;举办两期方志业务培训班,参训150多人次。同时,县志办先后派人赴合肥、安庆、南京、北京等地图书馆、档案馆、文史馆,复印、抄录有关县志的历史资料,将各地馆藏的明清时期含山旧志及《和州志》计10部复印回来;访问近百名历史见证人和知情者,获得大量的口碑资料。值得一提的是:旅居徐州89岁高龄的张衣云老先生,获悉家乡修志的信息后,不顾年老体弱,为县志提供了数万字的资料。经过广征博采,累计搜集资料2000多万字,志办将收集的资料分类建卡,有的还编写了资料长编(大事记)。

1991年至1993年,编写成篇。在这之前,1990年志办即抽人试写《大事记》、《粮油》、《电业》等篇章。1991年正式分纂,

服务时间 上午8:00至下午23:00
在线客服 QQ 2311844863
在线浏览 在线浏览

上一篇:和县志

下一篇:庐江县志

Copyright © 2012-2024 中国县志网 www.weidongqu.com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县志网工作室 感谢族谱查询网提供服务器